江亭感秋至,兰径悲露泫。
粳稻秀晚川,杉松郁晴巘。
嗟予有林壑,兹夕念原衍。
绿筱连岭多,青莎近溪浅。
渊明菊犹在,仲蔚蒿莫翦。
乔木粲凌苕,阴崖积幽藓。
遥思伊川水,北渡龙门岘。
苍翠双阙间,逶迤清滩转。
故人在乡国,岁晏路悠缅。
惆怅此生涯,无由共登践。
大家都搜:
江亭感秋至,兰径悲露泫。
粳稻秀晚川,杉松郁晴巘。
嗟予有林壑,兹夕念原衍。
绿筱连岭多,青莎近溪浅。
渊明菊犹在,仲蔚蒿莫翦。
乔木粲凌苕,阴崖积幽藓。
遥思伊川水,北渡龙门岘。
苍翠双阙间,逶迤清滩转。
故人在乡国,岁晏路悠缅。
惆怅此生涯,无由共登践。
早秋龙兴寺江亭闲眺忆龙门山居寄崔张旧从事(宜春作)译文
江边亭台感受秋意来临,兰花小径上露水晶莹,令人悲伤。 晚稻在河川平原上吐穗扬花,晴朗的山峰上杉树松树郁郁葱葱。 可叹我曾有隐居山林的志向,今晚思念着广阔的田野。 绿竹连接山岭,绵延不绝,青草靠近溪流,显得低浅。 陶渊明的菊花应该还在,王仲蔚的蓬蒿大概也不会被剪除。 高大的树木色彩鲜明,与凌霄花交相辉映,阴暗的山崖上堆积着幽静的苔藓。 遥想伊水河,向北横渡龙门山。 苍翠的山色映衬着两座高耸的阙楼,蜿蜒的清澈水滩缓缓流淌。 老朋友身在故乡,年终岁末道路遥远漫长。 惆怅我此生的境遇,没有机会与你们一同登临游览。
早秋龙兴寺江亭闲眺忆龙门山居寄崔张旧从事(宜春作)注释
早秋龙兴寺江亭闲眺忆龙门山居寄崔张旧从事(宜春作)讲解
这首诗是李德裕在宜春龙兴寺江亭,于早秋时节眺望景色,怀念昔日在龙门山隐居的时光以及崔、张两位旧同事而作。诗中表达了诗人感叹韶华易逝、怀念隐居生活、思念友人的复杂情感。
首联点明时间和地点,描绘了江亭秋景。“江亭感秋至,兰径悲露泫”,诗人以“感”和“悲”二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,点明了因秋景而引起的感伤情绪。
颔联和颈联描绘了江亭周围的景色和对龙门山居的回忆。“粳稻秀晚川,杉松郁晴巘”描绘了江亭附近的秋景,稻穗吐露,杉松茂盛,景象开阔。“嗟予有林壑,兹夕念原衍”则转入对过去隐居生活的回忆,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。“绿筱连岭多,青莎近溪浅。渊明菊犹在,仲蔚蒿莫翦”继续描绘隐居之地的景象,诗人借陶渊明和王仲蔚的典故,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。“乔木粲凌苕,阴崖积幽藓。遥思伊川水,北渡龙门岘。苍翠双阙间,逶迤清滩转。” 进一步描绘龙门山的景象,色彩鲜明,景象幽静,表达了诗人对龙门山的深刻印象和怀念之情。
尾联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惆怅。“故人在乡国,岁晏路悠缅。惆怅此生涯,无由共登践”,诗人感叹自己身处异地,与友人相隔遥远,无法一同游览龙门山,表达了深深的遗憾和惆怅。
全诗语言清新自然,意境优美,情感真挚,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。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景物描写,烘托了诗人感伤的情绪,使诗歌具有了很强的感染力。同时,诗中也运用了一些典故,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。
诗词大全
别人正在查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1a82aef35df0fc7277b8.html
联系邮箱: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