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发闽江上,几度过中秋。
阴晴相半,曾见玉塔卧寒流。
不似今年三五,皎皎冰轮初上,天阙恍神游。
下视人间世,万户水明楼。
贤公子,追乐事,占鳌头。
酒酣喝月、腰鼓百面打凉州。
沈醉尽扶红袖,不管风摇仙掌,零露湿轻裘。
但恐尊中尽,身外复何忧。
大家都搜:
白发闽江上,几度过中秋。
阴晴相半,曾见玉塔卧寒流。
不似今年三五,皎皎冰轮初上,天阙恍神游。
下视人间世,万户水明楼。
贤公子,追乐事,占鳌头。
酒酣喝月、腰鼓百面打凉州。
沈醉尽扶红袖,不管风摇仙掌,零露湿轻裘。
但恐尊中尽,身外复何忧。
戏用伯恭韵作)译文
我这白发苍苍之人,身在闽江之上,已经度过了多少个中秋佳节啊!这月亮的阴晴圆缺,我都经历过,甚至还曾见过月光下的玉塔倒映在冰冷的江流之中。
今年的中秋与往年不同,那明亮的月亮刚刚升起,就好像来到了天宫一般,令人神游其中。俯视人间,家家户户都沐浴在月光下,水边的楼阁也显得格外明亮。
贤能的公子们,正在追逐着快乐的事情,争先恐后地想要独占鳌头。酒喝得畅快淋漓,对着月亮大声呼喊,腰鼓敲打得震天响,仿佛正在演奏着凉州乐曲。
大家都沉醉其中,需要人搀扶着身边的红袖女子,即使秋风摇动着仙掌上的露珠,打湿了轻柔的皮裘也毫不在意。
只担心酒杯中的美酒会喝完,除此之外,还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呢?
戏用伯恭韵作)注释
戏用伯恭韵作)讲解
这首词是李弥逊在闽江上过中秋时所作。词人以“戏用伯恭韵作”点明了此词的创作背景,表明这只是一首应景之作,带有游戏的心态。
上片描写了词人多年来在闽江上过中秋的感受,从“白发”可见词人年事已高,饱经风霜。“阴晴相半”则概括了过往中秋节的各种天气情况,而“曾见玉塔卧寒流”一句,则描绘了月夜下玉塔倒映在江中的美丽景象,为下文的“皎皎冰轮”作了铺垫。
“不似今年三五”一句开启了对今年中秋的描写,词人觉得今年的月亮格外明亮,仿佛置身于天宫一般,俯视人间万户,水边楼阁都沐浴在月光下,美不胜收。
下片则描写了人们在中秋佳节的欢庆场面。“贤公子,追乐事,占鳌头”,描绘了贵族子弟们争相追逐快乐的情景。“酒酣喝月、腰鼓百面打凉州”,则展现了人们饮酒作乐、尽情欢唱的场景,场面热闹非凡。
最后,词人以“沈醉尽扶红袖,不管风摇仙掌,零露湿轻裘”几句,将人们沉醉于欢乐之中的情态描绘得淋漓尽致,即使秋风摇动着仙掌上的露珠,打湿了轻柔的皮裘也毫不在意,可见人们兴致之高。
结尾“但恐尊中尽,身外复何忧”一句,则表达了词人及时行乐的思想,也暗示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悟。整首词语言流畅,描写生动,将闽江中秋的景象和人们的欢乐情态描绘得栩栩如生,也体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。
诗词大全
别人正在查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9cd7a6fed0ae34414479.html
联系邮箱: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