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弥逊的诗>戏用伯恭韵作)>

戏用伯恭韵作),李弥逊戏用伯恭韵作)全诗,李弥逊戏用伯恭韵作)古诗,戏用伯恭韵作)翻译,戏用伯恭韵作)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李弥逊

白发闽江上,几度过中秋。
阴晴相半,曾见玉塔卧寒流。
不似今年三五,皎皎冰轮初上,天阙恍神游。
下视人间世,万户水明楼。
贤公子,追乐事,占鳌头。
酒酣喝月、腰鼓百面打凉州。
沈醉尽扶红袖,不管风摇仙掌,零露湿轻裘。
但恐尊中尽,身外复何忧。

戏用伯恭韵作)译文

我这白发苍苍之人,身在闽江之上,已经度过了多少个中秋佳节啊!这月亮的阴晴圆缺,我都经历过,甚至还曾见过月光下的玉塔倒映在冰冷的江流之中。

今年的中秋与往年不同,那明亮的月亮刚刚升起,就好像来到了天宫一般,令人神游其中。俯视人间,家家户户都沐浴在月光下,水边的楼阁也显得格外明亮。

贤能的公子们,正在追逐着快乐的事情,争先恐后地想要独占鳌头。酒喝得畅快淋漓,对着月亮大声呼喊,腰鼓敲打得震天响,仿佛正在演奏着凉州乐曲。

大家都沉醉其中,需要人搀扶着身边的红袖女子,即使秋风摇动着仙掌上的露珠,打湿了轻柔的皮裘也毫不在意。

只担心酒杯中的美酒会喝完,除此之外,还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呢?

戏用伯恭韵作)注释

  • 戏用伯恭韵作:戏用,戏作,即游戏之作。伯恭,人名,此处指其诗作韵律。
  • 闽江:福建省最大的河流。
  • 玉塔:指寺庙的宝塔,因月光照射而呈现玉色,故称。
  • 冰轮:指月亮,因其形状圆如车轮,色泽如冰。
  • 天阙:天宫,神仙居住的地方。
  • 人间世:人世间。
  • 万户水明楼:形容家家户户、水边楼阁都沐浴在月光下,非常明亮。
  • 贤公子:指有贤德的贵族子弟。
  • 追乐事:追求快乐的事情。
  • 占鳌头:科举时代指状元,此处引申为争先。
  • 腰鼓:一种打击乐器。
  • 凉州:古地名,盛产音乐,此处指凉州乐曲。
  • 红袖:指穿着红色衣衫的女子,多为歌妓舞女。
  • 仙掌:传说中仙人所持的掌状物,常以铜铸,用以承接露水。
  • 轻裘:轻暖的皮衣。
  • 尊:酒杯。

戏用伯恭韵作)讲解

这首词是李弥逊在闽江上过中秋时所作。词人以“戏用伯恭韵作”点明了此词的创作背景,表明这只是一首应景之作,带有游戏的心态。

上片描写了词人多年来在闽江上过中秋的感受,从“白发”可见词人年事已高,饱经风霜。“阴晴相半”则概括了过往中秋节的各种天气情况,而“曾见玉塔卧寒流”一句,则描绘了月夜下玉塔倒映在江中的美丽景象,为下文的“皎皎冰轮”作了铺垫。

“不似今年三五”一句开启了对今年中秋的描写,词人觉得今年的月亮格外明亮,仿佛置身于天宫一般,俯视人间万户,水边楼阁都沐浴在月光下,美不胜收。

下片则描写了人们在中秋佳节的欢庆场面。“贤公子,追乐事,占鳌头”,描绘了贵族子弟们争相追逐快乐的情景。“酒酣喝月、腰鼓百面打凉州”,则展现了人们饮酒作乐、尽情欢唱的场景,场面热闹非凡。

最后,词人以“沈醉尽扶红袖,不管风摇仙掌,零露湿轻裘”几句,将人们沉醉于欢乐之中的情态描绘得淋漓尽致,即使秋风摇动着仙掌上的露珠,打湿了轻柔的皮裘也毫不在意,可见人们兴致之高。

结尾“但恐尊中尽,身外复何忧”一句,则表达了词人及时行乐的思想,也暗示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悟。整首词语言流畅,描写生动,将闽江中秋的景象和人们的欢乐情态描绘得栩栩如生,也体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。

李弥逊[宋代]

李弥逊(1085~1153)字似之,号筠西翁、筠溪居士、普现居士等,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大观三年(1109)进士。高宗朝,试中书舍人,再试户部侍郎,以反对议和忤秦桧,乞归田。晚年隐连江(今属福建)西山。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,风格豪放,有《筠溪乐府》,存词80余首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9cd7a6fed0ae34414479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