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林逋的诗>予顷得宛陵葛生所茹笔十余筒其中复得精妙者>

予顷得宛陵葛生所茹笔十余筒其中复得精妙者,林逋予顷得宛陵葛生所茹笔十余筒其中复得精妙者全诗,林逋予顷得宛陵葛生所茹笔十余筒其中复得精妙者古诗,予顷得宛陵葛生所茹笔十余筒其中复得精妙者翻译,予顷得宛陵葛生所茹笔十余筒其中复得精妙者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林逋

神锋虽缺力终存,架琢珊瑚欠策勋。
日暮闲窗何所似,灞陵憔悴故将军。

予顷得宛陵葛生所茹笔十余筒其中复得精妙者译文

即使笔锋稍有残缺,但笔力依旧蕴藏其中。就像工匠缺少工具,无法雕琢珊瑚,难以建立功勋一样。傍晚时分,闲坐窗前,这情景像什么呢?就像那灞陵桥边,形容憔悴的迟暮老将。

予顷得宛陵葛生所茹笔十余筒其中复得精妙者注释

  • 宛陵:地名,今安徽宣城。
  • 葛生:人名,此处指赠笔之人。
  • :包含。
  • 神锋:指笔锋。
  • 架琢珊瑚:比喻施展才能,建立功勋。架,搭架子,指支撑、操作。琢,雕琢。珊瑚,珍贵之物,比喻美好的事物或理想。
  • 策勋:记功,建立功勋。
  • 灞陵:地名,在今陕西西安附近,汉文帝葬于此。此处借指失意之人。
  • 憔悴:形容枯槁,形容容貌枯槁,引申为失意、落魄。
  • 故将军:指年老的、失去权势的将军。

予顷得宛陵葛生所茹笔十余筒其中复得精妙者讲解

这首诗是林逋收到朋友葛生赠送的毛笔后所作。诗人由笔及人,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、壮志难酬的感慨。

诗的前两句赞美笔的品质,虽然笔锋可能有些残缺,但笔力依然存在,就像有才能的人,即使身处困境,能力也不会消失。同时,也暗示了自己缺少施展才能的机会,无法像工匠缺少工具一样,难以雕琢珊瑚,建功立业。

后两句则以景喻情,诗人将自己比作灞陵桥边憔悴的故将军,抒发了自己晚年闲居、壮志难酬的落寞心情。这种比喻形象生动,耐人寻味,将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。

全诗语言含蓄,意境深远,既有对笔的赞美,也有对自身命运的感慨,表达了古代文人普遍怀有的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。诗人将物与人巧妙地结合起来,使诗歌更具感染力。

林逋[宋代]

林逋(967一1028)字君复,汉族,浙江大里黄贤村人(一说杭州钱塘)。幼时刻苦好学,通晓经史百家。书载性孤高自好,喜恬淡,勿趋荣利。长大后,曾漫游江淮间,后隐居杭州西湖,结庐孤山。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,与高僧诗友相往还。每逢客至,叫门童子纵鹤放飞,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。作诗随就随弃,从不留存。1028年(天圣六年)卒。其侄林彰(朝散大夫)、林彬(盈州令)同至杭州,治丧尽礼。宋仁宗赐谥“和靖先生”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640b2e50730099669300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