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德裕的诗>清冷池怀古(余别有序刻石)>

清冷池怀古(余别有序刻石),李德裕清冷池怀古(余别有序刻石)全诗,李德裕清冷池怀古(余别有序刻石)古诗,清冷池怀古(余别有序刻石)翻译,清冷池怀古(余别有序刻石)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李德裕

区囿三百里,常闻驷马来。
旌旗朝甬道,箫鼓燕平台。
追昔赋文雅,从容游上才。
竹园秋水净,风苑雪烟开。
牛祸衅将发,羊孙谋始回。
袁丝徒伏剑,长孺欲成灰。
兴废由所感,湮沦斯可哀。
空留故池雁,刷羽尚徘徊。

清冷池怀古(余别有序刻石)译文

周边的范围有三百里之广,当年常听到达官贵人乘坐驷马车前来。旌旗招展在朝堂甬道上,箫鼓齐鸣在宴饮的平台上。追忆往昔的文人雅士,从容不迫地游赏,皆是才华横溢之辈。竹园的秋水清澈澄净,风苑的景色如雪后初晴,烟雾缭绕。牛祸的端倪即将显现,羊孙的计谋开始实施。袁丝最终徒劳地伏剑自刎,张长孺也心灰意冷,几近绝望。兴盛与衰败,都由感触而生,湮没沦陷,实在令人悲哀。唯有空留下这古老的池塘,还有野雁在此梳理羽毛,徘徊不去。

清冷池怀古(余别有序刻石)注释

  • 区囿(qū yòu):指范围,区域。这里指池苑的范围。
  • 驷马(sì mǎ):古代用四匹马拉的车,多为达官贵人所乘。
  • 甬道(yǒng dào):宫殿、宗庙中的通道。
  • 燕平台(yàn píng tái):宴饮的平台。
  • 文雅(wén yǎ):指文人雅士,有文化修养的人。
  • 上才(shàng cái):指才华出众的人。
  • 牛祸(niú huò):指牛僧孺的党祸。
  • 衅(xìn):事端,祸端。
  • 羊孙(yáng sūn):指羊士谔的后人,这里代指李党。
  • 袁丝(yuán sī):汉朝人,因劝谏汉文帝不要为难邓通而触怒皇帝,最终伏剑自刎。
  • 长孺(cháng rú):指张释之,西汉大臣,以敢于直谏而闻名。
  • 湮沦(yān lún):埋没,沦落。
  • 刷羽(shuā yǔ):梳理羽毛。

清冷池怀古(余别有序刻石)讲解

这首诗是李德裕怀古之作,诗中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的追忆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。诗人通过描写昔日池苑的盛景,如达官贵人 frequent 出入、文人雅士的游赏、竹园秋水的清澈等,反衬出今日的荒凉和衰败,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。

  • 首联“区囿三百里,常闻驷马来”描绘了昔日池苑的广阔和繁华,为全诗奠定了基调。

  • 颔联“旌旗朝甬道,箫鼓燕平台”进一步描绘了昔日盛景,展现了达官贵人的权势和奢靡的生活。

  • 颈联“竹园秋水净,风苑雪烟开”则从景物描写入手,渲染了池苑的优美景色,也暗示了文人雅士的游赏。

  • “牛祸衅将发,羊孙谋始回”诗人笔锋一转,开始涉及政治斗争,暗示了牛李党争的开端,也预示了池苑衰败的命运。

  • “袁丝徒伏剑,长孺欲成灰”诗人借用历史典故,表达了对忠臣良将的哀叹,也暗示了自己身处政治斗争中的无奈和悲愤。

  • 尾联“兴废由所感,湮沦斯可哀。空留故池雁,刷羽尚徘徊”诗人总结全诗,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,也对池苑的湮没表示哀叹。最后,诗人以“空留故池雁,刷羽尚徘徊”作结,以雁的徘徊,暗示了自己对昔日繁华的留恋和对世事变迁的无奈。

全诗语言精炼,意境深远,既有对昔日繁华的追忆,也有对世事变迁的感慨,表达了诗人深刻的历史思考和人生感悟。

李德裕[唐代]

李德裕(787—849),字文饶,唐代赵郡赞皇(今河北赞皇县)人,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。唐文宗时,受李宗闵、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,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。太和七年,入相,复遭奸臣郑注、李训等人排斥,左迁。唐武宗即位后,李德裕再度入相,执政期间外平回鹘、内定昭义、裁汰冗官、协助武宗灭佛,功绩显赫。会昌四年八月,进封太尉、赵国公。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。后唐宣宗即位,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,五贬为崖州司户。李德裕两度为相,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,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,两次为相7年3个月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fde9ad1cbfba2e1b4a92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