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德裕的诗>重忆山居六首。罗浮山(番禺连帅所遗)>

重忆山居六首。罗浮山(番禺连帅所遗),李德裕重忆山居六首。罗浮山(番禺连帅所遗)全诗,李德裕重忆山居六首。罗浮山(番禺连帅所遗)古诗,重忆山居六首。罗浮山(番禺连帅所遗)翻译,重忆山居六首。罗浮山(番禺连帅所遗)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李德裕

龙伯钓鳌时,蓬莱一峰坼。
飞来碧海畔,遂与三山隔。
其下多长溪,潺湲淙乱石。
知君分如此,赠逾荆山璧。

重忆山居六首。罗浮山(番禺连帅所遗)译文

当年龙伯钓鳌时,蓬莱仙山的一座山峰被扯断。 它飞落到碧海之滨,从此与蓬莱三山相隔绝。 山下有许多绵长的溪流,溪水潺潺地流淌在乱石间。 我知道您赏识我如同这罗浮山,这份赠送的情谊胜过荆山的宝玉。

重忆山居六首。罗浮山(番禺连帅所遗)注释

  • 龙伯钓鳌:古代传说,龙伯国巨人能钓起海中的大鳌。鳌,传说中的大海龟,背负山岳。这里用以形容罗浮山的来历不凡,气势雄伟。
  • 蓬莱一峰坼:蓬莱,传说中的海上仙山。坼(chè),裂开,断裂。形容罗浮山是从蓬莱仙山分离出来的。
  • 碧海畔:指南海之滨,罗浮山所在地。
  • 三山:指蓬莱、方丈、瀛洲三座仙山。这里指罗浮山与蓬莱仙山分离。
  • 长溪:指罗浮山下绵长的溪流。
  • 潺湲(chán yuán):水流动的声音。
  • 淙(cóng):水流的声音。
  • 乱石:杂乱的石头。形容溪流流经的山石。
  • 知君分如此:我知道您对我的赏识就像罗浮山一样贵重。分,情分,赏识。
  • 赠逾荆山璧:您赠送给我的(罗浮山)胜过荆山的宝玉。逾,超过。荆山璧,指和氏璧,产于楚国荆山,是价值连城的宝玉。这里用以比喻极高的价值和情谊。
  • 番禺连帅所遗:指罗浮山是番禺连帅遗留下来的。

重忆山居六首。罗浮山(番禺连帅所遗)讲解

这首诗是《重忆山居六首》中的一首,诗人回忆在罗浮山居住的经历,并表达对连帅的感激之情。全诗以罗浮山的奇特来历和秀丽景色为背景,借物抒情,表达了诗人对连帅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。

  • 前四句:描写罗浮山的来历。诗人用“龙伯钓鳌”的传说,生动地描绘了罗浮山从蓬莱仙山分离,飞落到南海之滨的奇特景象,突出了罗浮山的来历不凡,气势雄伟。
  • 中间两句:描写罗浮山的景色。诗人用“长溪”、“潺湲淙乱石”等词语,描绘了罗浮山下溪流的清幽景象,展现了罗浮山的秀丽景色。
  • 最后两句:抒发诗人对连帅的感激之情。诗人将连帅赠送的罗浮山比作荆山的宝玉,表达了对连帅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。诗人认为连帅对他的赏识就像罗浮山一样贵重,这份赠送的情谊胜过荆山的宝玉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语言精炼,意境优美,情真意切,表达了诗人对连帅的感激之情。通过对罗浮山来历和景色的描写,反衬了诗人对连帅的敬重之情,也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。

李德裕[唐代]

李德裕(787—849),字文饶,唐代赵郡赞皇(今河北赞皇县)人,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。唐文宗时,受李宗闵、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,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。太和七年,入相,复遭奸臣郑注、李训等人排斥,左迁。唐武宗即位后,李德裕再度入相,执政期间外平回鹘、内定昭义、裁汰冗官、协助武宗灭佛,功绩显赫。会昌四年八月,进封太尉、赵国公。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。后唐宣宗即位,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,五贬为崖州司户。李德裕两度为相,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,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,两次为相7年3个月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f118473c1c2c37efc75c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