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刘黻的诗>挽万竹西隐君>

挽万竹西隐君,刘黻挽万竹西隐君全诗,刘黻挽万竹西隐君古诗,挽万竹西隐君翻译,挽万竹西隐君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刘黻

哭到先生道已穷,夕阳千古起悲风。
耆英会上减名哲,高士传中添此翁。

挽万竹西隐君译文

哭泣先生是因为感到他的道统已经终结,夕阳西下,千百年后依然会刮起悲伤的风。耆英会上减少了一位有名的贤哲,高士传中又增添了这位老先生的名字。

挽万竹西隐君注释

  • 挽:哀悼。
  • 万竹西隐君:指万竹西先生,隐居之士。
  • 道已穷:指先生所坚守的道义、理想难以实现。
  • 耆英会:古代年老致仕官员的聚会。
  • 名哲:著名的贤哲。
  • 高士传:记载高尚之士事迹的传记。
  • 此翁:指万竹西先生。

挽万竹西隐君讲解

这首诗是刘黻哀悼隐士万竹西先生的挽诗。诗人以沉痛的笔调,表达了对万竹西先生逝世的哀悼和对其高尚品格的赞扬。

首联“哭到先生道已穷,夕阳千古起悲风”,直接点明哀悼的主题。诗人哭泣是因为感到先生所坚守的道义、理想已经难以实现,这种悲痛之情,如同夕阳西下,即使经过千百年,依然会让人感到悲伤。

颔联“耆英会上减名哲,高士传中添此翁”,进一步表达了对万竹西先生的赞扬。耆英会是古代年老致仕官员的聚会,万竹西先生的逝世,使得耆英会失去了一位有名的贤哲;而他的高尚品格,则使得《高士传》中又增添了一位值得敬佩的人物。

全诗语言简洁,情感真挚,表达了诗人对万竹西先生的深切哀悼和对其高尚品格的敬佩之情。诗中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叹,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思考,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。

刘黻[宋代]

(1217—1276)温州乐清人,字声伯,号蒙川、质翁。少读于雁荡山僧寺,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。以上书忤执政,安置南安军。及还,复极言政治得失。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,由学官试馆职。历监察御史,改正字,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、中书舍人。元兵陷临安,陈宜中谋拥二王,迎黻共政,行至罗浮病卒。有《蒙川遗稿》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edaedddbc97f2cc67190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