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刘敏中的诗>水龙吟 阳丘南逾五里,余别墅在焉。地方仅>

水龙吟 阳丘南逾五里,余别墅在焉。地方仅,刘敏中水龙吟 阳丘南逾五里,余别墅在焉。地方仅全诗,刘敏中水龙吟 阳丘南逾五里,余别墅在焉。地方仅古诗,水龙吟 阳丘南逾五里,余别墅在焉。地方仅翻译,水龙吟 阳丘南逾五里,余别墅在焉。地方仅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元代] 刘敏中

绝。
下为通达人由其中,东垂蔽古藤,晦密尤峻。
绣江远来触异隅刮足而北,余流复西,达于坤维,周览上下,岿台宛然,因取渊明语,命之曰赋诗之台。
南偏少东尤高敞,东向为小亭,轩户始开,而长白湖山诸峰林壑,奔跃来见,明姿晦态,与乡江相表里。
复取谢灵运语,命之曰含晖之亭。
亭之筑,实至元辛前重阳一日也。
戏作乐府水龙吟一首,书尽壁,以认其始,且以为老子醉后浩歌之资云乾坤遗方台,赋诗名字从吾起。
十分高处,更宜着个,含晖亭子。
无数青山,一时为我,飞来窗里。
渺浮天玉雪,江流忽转,风雨在、寒藤底。
尝试登临其上,把闲愁、古今都洗。
长空淡淡,无言目送,飞鸿千里。
看取明年,四围松菊,一番桃李。
放篮舆杖屦,醒来醉往,自今朝始。

水龙吟 阳丘南逾五里,余别墅在焉。地方仅译文

这片上天遗留的方形高台,命名为“赋诗台”是从我这里开始的。在这十分高的地方,更应该建一个“含晖亭”。无数的青山,一时之间都好像为了我,飞进了窗户里。放眼望去,水天相接,如同白玉般的雪。江流忽然转弯,风雨似乎就在那寒冷的古藤之下。尝试着登上这高台,把闲愁,古往今来的烦恼都洗去。长空一片空旷,默默地目送着,那飞向千里的鸿雁。期待着明年,四周都是松树和菊花,还有一片盛开的桃花和李花。放下坐着的篮舆,拄着拐杖,时而清醒时而醉,就从今天开始了。

水龙吟 阳丘南逾五里,余别墅在焉。地方仅注释

  • 水龙吟: 词牌名。
  • 阳丘: 地名,即今湖南省浏阳市。
  • 别墅: 园林住宅。
  • 绝: 指地势险峻。
  • 通达人: 指来往的人。
  • 东垂蔽古藤,晦密尤峻: 东边垂着古老的藤蔓,景色幽暗而更加险峻。
  • 绣江: 即浏阳河。
  • 异隅: 不同的角落。
  • 刮足而北: 形容江水冲击山石转而向北流。
  • 坤维: 指西南方向。
  • 岿台: 巍然屹立的高台。
  • 渊明语: 指陶渊明的诗句。
  • 赋诗之台: 命名为“赋诗台”。
  • 南偏少东: 稍微偏向东边的南面。
  • 尤高敞: 尤其高旷开阔。
  • 轩户: 有窗户的门。
  • 长白湖山: 指长白山一带的湖光山色。这里泛指美好的山水风光。
  • 诸峰林壑,奔跃来见: 许多山峰和树林沟壑,争先恐后地映入眼帘。
  • 明姿晦态: 指山水的各种姿态,晴朗时的明媚和阴暗时的幽深。
  • 乡江: 指家乡的江河。
  • 谢灵运语: 指谢灵运的诗句。
  • 含晖之亭: 命名为“含晖亭”。
  • 至元辛前重阳一日: 指至元辛未年前的重阳节这一天。
  • 乐府: 诗歌体裁的一种。
  • 书尽壁,以认其始: 将这首词写满墙壁,用来记录这件事的开始。
  • 老子醉后浩歌之资: 作为我老了以后醉酒放声高歌的素材。
  • 乾坤遗方台: 上天遗留下来的方形高台。
  • 名字从吾起: 命名这件事从我开始。
  • 十分高处: 指高台的最高处。
  • 更宜着个: 更应该建一个。
  • 含晖亭子: “含晖亭”。
  • 无数青山,一时为我,飞来窗里: 无数的青山,好像一时之间都为了我,飞进了窗户里。形容景色优美,尽收眼底。
  • 渺浮天玉雪: 水天相接,一片洁白,如同白玉般的雪。
  • 江流忽转: 江流忽然转弯。
  • 风雨在、寒藤底: 似乎能感觉到风雨就在那寒冷的古藤之下。
  • 尝试登临其上,把闲愁、古今都洗: 尝试着登上这高台,把闲愁,古往今来的烦恼都洗去。
  • 长空淡淡,无言目送,飞鸿千里: 长空一片空旷,默默地目送着,那飞向千里的鸿雁。
  • 看取明年,四围松菊,一番桃李: 期待着明年,四周都是松树和菊花,还有一片盛开的桃花和李花。
  • 放篮舆杖屦,醒来醉往,自今朝始: 放下坐着的篮舆,拄着拐杖,时而清醒时而醉,就从今天开始了。
  • 篮舆: 一种用竹篾或藤条编制的,可以坐人的轿子。
  • 杖屦: 拐杖和鞋子,这里指拄着拐杖。

水龙吟 阳丘南逾五里,余别墅在焉。地方仅讲解

这首《水龙吟》是刘敏中所作,描述了作者在阳丘(今浏阳)别墅中,命名“赋诗台”和“含晖亭”的经过,以及登临亭台时的感受。词中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,以及一种超脱世俗、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。

词的上阕主要描写了赋诗台和含晖亭的地理位置、命名由来和周围的景色。“乾坤遗方台,赋诗名字从吾起”点明了赋诗台的命名。“十分高处,更宜着个,含晖亭子”则引出了含晖亭。“无数青山,一时为我,飞来窗里”一句,极富想象力,将青山拟人化,表现了山水之美尽收眼底的喜悦之情。

下阕则主要描写了登临亭台时的感受。“渺浮天玉雪,江流忽转,风雨在、寒藤底”描绘了江流的壮丽景色。“尝试登临其上,把闲愁、古今都洗”表达了作者想要洗去烦恼,超脱世俗的心愿。“长空淡淡,无言目送,飞鸿千里”则将视野放宽,表达了一种旷达的情怀。“看取明年,四围松菊,一番桃李。放篮舆杖屦,醒来醉往,自今朝始”表达了作者想要归隐山林,寄情山水的决心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词语言流畅,意境开阔,将山水之美与作者的个人情怀融合在一起,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,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,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。

刘敏中[元代]

刘敏中(1243~1318) 元代文学家,字端甫,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人。自幼卓异不凡,曾任中书掾、兵部主事、监察御史等职,因弹劾秉政的桑哥,辞职归乡。后又入为御史、御史都事、翰林直学士,兼国子祭洒、翰林学士承旨等,还曾宣抚辽东山北,拜河南行省参政等。刘敏中一生为官清正,以时事为忧。敢于对贵□横暴绳之以法,并上疏指陈时弊。仕世祖、成宗、武宗三朝,多为监察官,受到皇帝的嘉纳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d4f459fc88fb2f9a5e64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