仙女谢尘匹,啸歌云雾间。
一朝乘云去,笙鹤渺空山。
山山翠石盘,涧涧飞泉响。
谁凿洞门开,峰前见仙裳。
虚圆若剖瓜,中抱玉清家。
秋风石岩顶,吹下碧桃花。
桃花不到地,化作云飞去。
紫殿十二重,重重映琪树。
太守骑马来,解鞍憩青屏。
冯虚斫山翠,特起凌云亭。
亭中秋气高,濯雪嗽丹井。
遥空明月上,欻见孤鸾影。
露下白石床,满林金橘香。
绿发垂千丈,祇今余几长。
忆同姜炼师,载酒上云摘。
手把女萝衣,题名向东壁。
仙人久相待,重往当何时。
为君扫苔石,更写凌云诗。
大家都搜:
仙女谢尘匹,啸歌云雾间。
一朝乘云去,笙鹤渺空山。
山山翠石盘,涧涧飞泉响。
谁凿洞门开,峰前见仙裳。
虚圆若剖瓜,中抱玉清家。
秋风石岩顶,吹下碧桃花。
桃花不到地,化作云飞去。
紫殿十二重,重重映琪树。
太守骑马来,解鞍憩青屏。
冯虚斫山翠,特起凌云亭。
亭中秋气高,濯雪嗽丹井。
遥空明月上,欻见孤鸾影。
露下白石床,满林金橘香。
绿发垂千丈,祇今余几长。
忆同姜炼师,载酒上云摘。
手把女萝衣,题名向东壁。
仙人久相待,重往当何时。
为君扫苔石,更写凌云诗。
寄题金精山凌云亭为王太守赋译文
仙女不屑与凡人为伍,她的歌声回荡在云雾之间。一旦乘云离去,笙箫和鹤鸣便在空旷的山谷中消散。
群山层叠,翠绿的岩石环绕,每条山涧都有飞流的泉水发出声响。是谁开凿了这洞门,使人能在山峰前看到仙女的衣裳?
山洞虚圆如同剖开的瓜,中间蕴藏着玉清境的仙家。秋风吹过山顶的岩石,吹落下碧绿的桃花。
桃花还未落地,就化作云雾飞去。紫色的宫殿有十二重,每一重都映衬着美丽的琪树。
太守骑马而来,在青翠的山屏旁卸下马鞍休息。他凌空砍削山石,特别建造了这座凌云亭。
亭中秋气高爽,可以涤荡尘嚣,漱洗丹井。遥望天空,明月升起,忽然看见孤单的鸾鸟的身影。
露水滴落在白色的石头床上,整个山林都弥漫着金橘的香气。仙人的绿发垂下千丈,如今还剩下几丈长呢?
回想当年与姜炼师一同,载着美酒登上云端采摘灵芝。我曾手持女萝做的衣裳,在东边的墙壁上题写姓名。
仙人等待我很久了,再次前往相见该是什么时候呢?我为你扫净布满青苔的石头,再写一首《凌云诗》。
寄题金精山凌云亭为王太守赋注释
寄题金精山凌云亭为王太守赋讲解
此诗是刘崧应王太守之请,为金精山凌云亭所作的一首题咏诗。诗中描绘了金精山的秀丽景色和仙气,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,以及对王太守建造凌云亭的赞美之情。
诗歌前半部分着重描写金精山的自然景观和仙境氛围。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,将金精山描绘成一个仙气缭绕、风景秀丽的地方。例如,“仙女谢尘匹,啸歌云雾间”,写出了仙女不屑与凡人为伍的高洁;“山山翠石盘,涧涧飞泉响”,写出了金精山山石翠绿、泉水飞流的景象;“虚圆若剖瓜,中抱玉清家”,则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山洞的奇特形状和其中蕴藏的仙家。
诗歌后半部分则转向描写凌云亭的建造和作者的感受。诗人赞美王太守“冯虚斫山翠,特起凌云亭”的壮举,并描写了在凌云亭中所感受到的清爽之气:“亭中秋气高,濯雪嗽丹井”。此外,诗人还回忆了与姜炼师一同在金精山游历的经历,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再次前往的期待。
全诗语言清新流畅,意境优美,将金精山的自然风光和仙境氛围融为一体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仙境的向往之情。同时,诗中也蕴含着对王太守的赞美之意,体现了诗人与地方官员之间的良好关系。
诗词大全
别人正在查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c354fa15060cb5d42bee.html
联系邮箱: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