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患之气胜过了阳刚之气,在襄地肆虐。等到进入城郭,水波的尖端就像锋利的刀刃。冲击坚厚之处,摧毁高耸之物,人们不知如何防御。房屋倒塌,一片狼藉,无数人家被毁。厨房里出现了蛟龙和水獭,厅堂里聚集了鳣鱼和鲔鱼。人们把恩情当作仇恨,母亲也顾不上自己的孩子。洪水退去后,房屋空空荡荡。摧毁了我们的墙壁,剥落了我们的房屋。悲伤地四处张望,好像走在废墟上。
皇帝感叹说,我每天都向南方眺望。水灾降下灾祸,上天为何如此愤怒。滔滔洪水淹没了襄地郊野,夺走了我们的孩子。可怜剩下的百姓,饥饿伤病,喘息不止。这种严重的灾情,谁来医治。各位大臣,推举贤明有才之士。我派遣您去调和,拿着茅草做的符节。前来安抚襄地百姓,嘘寒问暖,扶持帮助。没过多久,人们欢呼雀跃。
于是到旧堤查看,发现它陷在沙泥之中。缺口坍塌,从东到西都是如此。您说,唉,汉江有堤坝,本来是襄地百姓的责任。不尽力就会殃及自身。拿好工具,修筑堤坝。汉江堤坝修好后,国家的粮仓里有充足的粮食。国库里有足够的钱财,你们修好堤坝,一定会得到奖赏,襄地百姓就会感到快乐。
听从命令,在汉江边集合,背着口袋,扛着杵。奔走跳跃,分成队伍。用旗鼓指挥,量好尺寸。日子一天天过去,修堤的脚步声越来越响。大家四处奔忙,砍伐岘山的树木。搬运石头,夯实泥土,筑堤的声音像雷鸣一样。人们汗流浃背,如同下雨,年老体弱、孤寡之人。也鼓起力气来帮忙。拿着竹筐,挑着土篮,不觉得辛苦。大家笑着说话,都说卢公来了,赐予我们新生。
堤坝修好后,蜿蜒平坦。像山一样坚固,像云一样横亘。汉江水再狂暴,也无法侵蚀它。经历千年万年,与天地同在。您的功绩,过去就在人们心中。修筑完成的堤坝,横亘在南方。萌渚不再陡峭,城门不再深陷。如今又恢复了原样,就在汉江的北面。堤坝修好后,百姓得到了保佑。老老少少互相庆贺,家家户户安居乐业。把这堤坝留给襄地百姓,愿他们永远平安。您的功绩,光明如昼。抵挡了这场巨大的灾难,高耸如京城的土山。天子会奖赏您,百姓会爱戴您。您的族孙写下这首诗,昭示后代。
《汉堤诗》是唐代诗人卢肇的作品。这首诗以襄阳水灾为背景,歌颂了地方官员带领百姓修筑汉江堤坝,抵御水患的功绩。全诗分为几个部分:
- 水灾描写:开头几句描绘了水灾的惨状,房屋倒塌,百姓流离失所,突出了灾难的严重性。
- 朝廷赈灾:诗人描写了皇帝对灾情的关心,以及派遣官员赈灾的举措,体现了朝廷对百姓的关怀。
- 修筑堤坝:诗歌详细描写了官员带领百姓修筑堤坝的过程,展现了百姓齐心协力、战胜困难的精神。
- 堤坝建成:诗歌赞美了堤坝的坚固,预示着百姓从此可以安居乐业,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。
- 歌颂功绩:最后,诗人表达了对修堤官员的感激之情,以及对他们功绩的赞颂,并希望后代能够铭记这段历史。
这首诗具有以下特点:
- 现实主义: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,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。
- 人民性:诗歌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,以及对他们战胜困难的赞扬,体现了人民性。
- 艺术性:诗歌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,如比喻、夸张、对比等,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。
- 思想性:诗歌表达了对官员的期望,希望他们能够为百姓谋福利,体现了一定的思想性。
总而言之,《汉堤诗》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歌,它不仅记录了一段历史,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