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卢肇的诗>喜杨舍人入翰林>

喜杨舍人入翰林,卢肇喜杨舍人入翰林全诗,卢肇喜杨舍人入翰林古诗,喜杨舍人入翰林翻译,喜杨舍人入翰林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卢肇

御笔亲批翰长衔,夜开金殿送瑶缄。
平明玉案临宣室,已见龙光出傅岩。

喜杨舍人入翰林译文

皇上亲笔批准授予杨舍人翰林学士的官衔,深夜在金殿中亲自送达任命的诏书。天亮时,他已在玉案前于宣室处理政务,人们仿佛看到辅佐商朝君王武丁的贤相傅说又出现在朝廷之上。

喜杨舍人入翰林注释

  • 杨舍人: 指杨姓的舍人,即杨姓的官员。舍人是官名。
  • 翰林: 指翰林院,是古代朝廷的学术机构,翰林学士负责撰写诏书、起草文稿等。
  • 御笔: 皇帝亲笔。
  • 亲批: 亲自批准。
  • 翰长衔: 翰林学士的官衔。
  • 夜开金殿: 深夜开启金殿。金殿是皇帝处理政务的殿堂。
  • 瑶缄: 精美的信封或诏书,这里指任命杨舍人为翰林学士的诏书。“瑶”,美玉。
  • 平明: 天亮。
  • 玉案: 精美的书案。
  • 宣室: 汉代宫殿名,是皇帝召见大臣议事的地方。
  • 龙光: 比喻帝王的恩泽或贤臣的光辉。
  • 傅岩: 古地名,在今山西省平陆县。相传商朝贤相傅说曾在此筑岩。
  • 已见: 已经看到,仿佛看到。

喜杨舍人入翰林讲解

这首诗是卢肇为祝贺杨舍人入翰林而作。全诗以赞美和期许的口吻,高度评价了杨舍人入翰林的意义。

首联“御笔亲批翰长衔,夜开金殿送瑶缄”,极言杨舍人受到皇帝的恩宠和重视。皇帝亲笔批准了他的任命,并且深夜在金殿亲自送达诏书,这表明皇帝对杨舍人的才能非常赏识。

颔联“平明玉案临宣室,已见龙光出傅岩”,进一步赞扬了杨舍人的才能和前途。天刚亮,杨舍人就已经在宣室处理政务,诗人用“龙光出傅岩”来比喻杨舍人,意思是说杨舍人就像古代的贤相傅说一样,能够辅佐君王,为国家做出贡献。诗人将杨舍人比作傅说,是对他极高的赞誉和期许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语言精炼,用典贴切,表达了诗人对杨舍人入翰林的祝贺和期望,也反映了诗人对朝廷政治的关注。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,如比喻、用典等,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,富有感染力。

卢肇[唐代]

卢肇(818(戊戌年)—882)字子发,江西宜春文标乡(现属分宜)人,唐会昌三年(公元843年)状元,先后在歙州、宣州、池州、吉州做过刺史。所到之处颇有文名,官誉亦佳,又因他作为唐相李德裕的得意门生,入仕后并未介入当时的“牛李党争”,故一直为人们所称道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22fa34b657a0bb33ad0f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