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卢肇的诗>除歙州途中寄座主王侍郎>

除歙州途中寄座主王侍郎,卢肇除歙州途中寄座主王侍郎全诗,卢肇除歙州途中寄座主王侍郎古诗,除歙州途中寄座主王侍郎翻译,除歙州途中寄座主王侍郎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卢肇

忽忝专城奉六条,自怜出谷屡迁乔。
驱车虽道还家近,捧日惟愁去国遥。
朱户昨经新棨戟,风帆常觉恋箪瓢。
江天夜夜知消息,长见台星在碧霄。

除歙州途中寄座主王侍郎译文

忽然间忝列刺史之位,肩负着治理歙州的重任,总觉得自己像离开了山谷的鸟儿,屡次迁徙到高大的树木上。驾着车虽然说离家越来越近,但心怀对朝廷的依恋,只怕离国都越来越远。昨天经过装饰着新漆戟的朱红色大门,却常常怀念着简朴的生活。每天夜晚在江面上都能感受到来自朝廷的消息,总是能看到象征着宰辅的台星在碧蓝的天空中闪耀。

除歙州途中寄座主王侍郎注释

  • 歙州:州名,在今安徽歙县一带。
  • 座主:唐代科举考试的主考官,考中者称主考官为座主。王侍郎:指王源中,曾任礼部侍郎,是卢肇的座主。
  • 忝(tiǎn):谦词,表示辱居。
  • 专城:指担任一城长官的重任。
  • 六条:指唐代地方官的六条职责:一曰劝课农桑,二曰兴学校,三曰简(选择)才,四曰均赋役,五曰务理狱讼,六曰绥怀百姓。
  • 出谷:比喻离开隐居之地。
  • 迁乔: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伐木》:“伐木丁丁,鸟鸣嘤嘤。出自幽谷,迁于乔木。”比喻人离开低下的地位而升到高位。
  • 捧日:比喻忠于朝廷。
  • 去国遥:远离国都。
  • 朱户:指显贵人家的红色大门。
  • 棨戟(qǐ jǐ):古代仪仗,用戟做成,涂以红色油漆。这里代指官府。
  • 箪瓢(dān piáo):用竹筒和葫芦做成的食器,形容生活简朴。
  • 台星:星名,即三台星,共六颗星,分上中下三组,古人认为是辅佐天子,主宰文运的象征,也指宰相之位。

除歙州途中寄座主王侍郎讲解

这首诗是卢肇赴歙州任刺史途中寄给他的座主王源中的作品。诗中表达了诗人既对升迁的喜悦,又对远离朝廷的复杂心情。

首联“忽忝专城奉六条,自怜出谷屡迁乔”概括了诗人被任命为歙州刺史的事件,以及自身的心境。诗人谦虚地说自己忝列刺史之位,肩负重任。同时也用“出谷”和“迁乔”两个典故,表达了自己离开隐居之地,屡次升迁的心情。

颔联“驱车虽道还家近,捧日惟愁去国遥”写诗人赴任途中的感受。一方面,诗人觉得离家越来越近,另一方面,又表达了对朝廷的依恋,担心离国都越来越远。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。

颈联“朱户昨经新棨戟,风帆常觉恋箪瓢”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。昨天刚刚经过装饰着新漆戟的官府大门,诗人却常常怀念着简朴的生活。这表明诗人虽然身居高位,但仍然保持着清廉的品格。

尾联“江天夜夜知消息,长见台星在碧霄”写诗人对朝廷的关注。每天夜晚在江面上,诗人都能感受到来自朝廷的消息,总是能看到象征着宰辅的台星在碧蓝的天空中闪耀。这表明诗人虽然身在地方,但仍然心系朝廷,关注着国家大事。

全诗语言流畅,用典贴切,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感情,也反映了唐代士人既渴望建功立业,又怀念隐逸生活的普遍心态。

卢肇[唐代]

卢肇(818(戊戌年)—882)字子发,江西宜春文标乡(现属分宜)人,唐会昌三年(公元843年)状元,先后在歙州、宣州、池州、吉州做过刺史。所到之处颇有文名,官誉亦佳,又因他作为唐相李德裕的得意门生,入仕后并未介入当时的“牛李党争”,故一直为人们所称道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4b2496a51e6ec40e6168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