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德裕的诗>追和太师颜公同清远道士游虎丘寺>

追和太师颜公同清远道士游虎丘寺,李德裕追和太师颜公同清远道士游虎丘寺全诗,李德裕追和太师颜公同清远道士游虎丘寺古诗,追和太师颜公同清远道士游虎丘寺翻译,追和太师颜公同清远道士游虎丘寺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李德裕

茂苑有灵峰,嗟余未游观。
藏山半平陆,坏谷为高岸。
冈绕数仞墙,岩潜千丈干。
乃知造化意,回斡资奇玩。
镠腾昔虎踞,剑没尝龙焕。
潭黛入海底,崟岑耸霄半。
层峦未升日,哀狖宁知旦。
绿筱夏凝阴,碧林秋不换。
冥搜既窈窕,回望何萧散。
川晴岚气收,江春杂英乱。
逸人缀清藻,前哲留篇翰。
共扣哀玉音,皆舒文绣段。
难追彦回赏,徒起兴公叹。
一夕如再升,含毫星斗烂。

追和太师颜公同清远道士游虎丘寺译文

苏州有座灵岩山,我一直没能游览观赏。山藏在平坦的原野中,深谷变成了高高的山岸。山冈环绕着高耸的围墙,岩石隐藏着千丈的山干。这才知道造化的用意,在于回旋运转,凭借奇异的景物来供人玩赏。镠子元当年曾像老虎一样占据此地,宝剑沉没的地方也曾像龙一样光彩焕发。深潭的颜色像墨一样沉入海底,高耸的山峰直入云霄。重叠的山峦还没有升起太阳,哀叫的猿猴怎么知道天亮?绿色的竹林在夏天凝聚着阴凉,碧绿的树林在秋天也不改变颜色。深入幽静的地方探寻,回头眺望多么萧条散淡。晴朗的天气,江上的雾气消散,春天到来,各种花草树木纷乱地生长。隐逸之士创作清丽的辞藻,前代的贤哲留下美好的文章。大家一同演奏着悲哀动听的玉磬声,都展示着华丽的文章段落。难以追赶颜回那样高尚的品赏,只能徒然引起谢灵运的感叹。一个晚上如同再次登临,我挥笔写作,感觉文思如星斗般灿烂。

追和太师颜公同清远道士游虎丘寺注释

  • 追和:依照原作的韵律和内容作诗,以表达对原作者的敬意。
  • 太师颜公:指颜真卿,曾任太师。
  • 清远道士:指与颜真卿一同游览虎丘寺的道士。
  • 茂苑:指苏州。古代苏州一带多茂密的植物,故称。
  • 灵峰:指虎丘山。
  • 嗟余:叹词,表示感叹。
  • 藏山半平陆:虎丘山地势不高,隐藏在平坦的原野中。
  • 坏谷为高岸:深谷因为山石崩塌而变成高高的山岸。
  • 冈绕数仞墙:山冈环绕着高耸的围墙。仞,古代长度单位,一仞约七八尺。
  • 岩潜千丈干:岩石隐藏着千丈的山干。形容山势高峻。
  • 造化:指大自然。
  • 回斡:回旋运转。
  • 奇玩:奇异的景物,供人玩赏。
  • 镠腾昔虎踞:指唐末军阀钱镠曾割据吴越,占据虎丘。镠,钱镠。
  • 剑没尝龙焕:传说吴王阖闾葬于虎丘,以宝剑殉葬,剑气如龙焕发。
  • 潭黛入海底:深潭的颜色像墨一样沉入海底。形容潭水深邃。
  • 崟岑耸霄半:高耸的山峰直入云霄。崟岑,高峻的山峰。
  • 层峦未升日:重叠的山峦还没有升起太阳。
  • 哀狖宁知旦:哀叫的猿猴怎么知道天亮?狖,猿猴。
  • 绿筱夏凝阴:绿色的竹林在夏天凝聚着阴凉。筱,小竹。
  • 碧林秋不换:碧绿的树林在秋天也不改变颜色。
  • 冥搜既窈窕:深入幽静的地方探寻。冥搜,深入探寻。窈窕,幽静。
  • 回望何萧散:回头眺望多么萧条散淡。
  • 川晴岚气收:晴朗的天气,江上的雾气消散。岚气,雾气。
  • 江春杂英乱:春天到来,各种花草树木纷乱地生长。英,花。
  • 逸人缀清藻:隐逸之士创作清丽的辞藻。逸人,隐逸之士。清藻,清丽的辞藻。
  • 前哲留篇翰:前代的贤哲留下美好的文章。前哲,前代的贤哲。篇翰,文章。
  • 共扣哀玉音:大家一同演奏着悲哀动听的玉磬声。玉音,指玉磬的声音。
  • 皆舒文绣段:都展示着华丽的文章段落。文绣段,华丽的文章段落。
  • 难追彦回赏:难以追赶颜回那样高尚的品赏。彦回,颜回,孔子的弟子,以安贫乐道著称。
  • 徒起兴公叹:只能徒然引起谢灵运的感叹。兴公,谢灵运,南朝宋诗人,以山水诗著称,但晚年失意。
  • 一夕如再升:一个晚上如同再次登临。
  • 含毫星斗烂:我挥笔写作,感觉文思如星斗般灿烂。含毫,指执笔写作。

追和太师颜公同清远道士游虎丘寺讲解

这首诗是李德裕追和颜真卿的作品,描写了虎丘寺的景色以及游览的感受。诗中既有对虎丘山地形地貌的细致描写,又有对历史典故的引用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以及对前贤的追思。

  • 景物描写:诗中对虎丘山的描写非常生动形象,从“藏山半平陆,坏谷为高岸”写起,突出了虎丘山在平原上的突兀之感。又用“冈绕数仞墙,岩潜千丈干”形容山势的高峻和险峻。这些描写展现了虎丘山独特的自然风貌。
  • 历史典故:诗中引用了钱镠占据虎丘、吴王阖闾以宝剑殉葬等历史典故,增加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。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,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。
  • 情感表达: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虎丘山景色的赞美,以及对颜真卿等前贤的追思。诗人在游览过程中,既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丽,也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。特别是“难追彦回赏,徒起兴公叹”一句,表达了诗人自谦的心情,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。
  • 艺术特色:这首诗语言精炼,对仗工整,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,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。例如,“绿筱夏凝阴,碧林秋不换”一句,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,描写了虎丘山四季常青的景象,给人以美的享受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景物、抒发情感、蕴含哲理的佳作,展现了李德裕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思想内涵。

李德裕[唐代]

李德裕(787—849),字文饶,唐代赵郡赞皇(今河北赞皇县)人,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。唐文宗时,受李宗闵、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,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。太和七年,入相,复遭奸臣郑注、李训等人排斥,左迁。唐武宗即位后,李德裕再度入相,执政期间外平回鹘、内定昭义、裁汰冗官、协助武宗灭佛,功绩显赫。会昌四年八月,进封太尉、赵国公。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。后唐宣宗即位,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,五贬为崖州司户。李德裕两度为相,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,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,两次为相7年3个月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a1589679373faa497a9e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