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师中的诗>昭陵挽词>

昭陵挽词,李师中昭陵挽词全诗,李师中昭陵挽词古诗,昭陵挽词翻译,昭陵挽词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李师中

尧民丧考无生意,杞国忧天有坏时。
闻道宗祧归圣嗣,一时收泪贺重熙。

昭陵挽词译文

百姓如丧失父母般失去了依靠,毫无生机;杞国人担忧天塌地陷的忧虑,如今应验了。听说宗庙的继承大业归于圣明的后嗣,大家立刻停止悲伤,转而庆贺重大的喜事。

昭陵挽词注释

  • 昭陵: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,位于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。
  • 挽词:哀悼死者的诗词。
  • 尧民:指唐朝的百姓。尧,传说中的圣君,此处代指太平盛世。
  • 考:已故的父亲,此处指唐太宗。
  • 杞国忧天:典故出自《列子·天瑞》,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。这里指对国家命运的担忧。
  • 宗祧(tiāo):宗庙和继承的世系。这里指皇位的继承。
  • 圣嗣:圣明的后代,指继位的皇帝。
  • 重熙:再次兴盛,指国家重新出现太平景象。

昭陵挽词讲解

这首《昭陵挽词》是李师中为哀悼唐太宗李世民而作。诗歌表达了人民失去英明君主的悲痛之情,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担忧。然而,诗人笔锋一转,又表达了对新继位皇帝的期望和对国家未来的乐观态度。

首联“尧民丧考无生意,杞国忧天有坏时”以尧舜时代的百姓失去父母,杞人忧天的事情终于发生来比喻唐太宗驾崩后,百姓失去了依靠,国家也面临着危机。诗人用“丧考”和“坏时”这两个词语,深刻地表达了人民的悲痛和对时局的忧虑。

颔联“闻道宗祧归圣嗣,一时收泪贺重熙”则表达了诗人对新皇帝的期望。诗人听说皇位传给了圣明的后代,立刻停止了悲伤,转而庆贺国家的再次兴盛。这种情感的转变,既体现了诗人对新皇帝的期望,也表达了人民对国家未来的信心。

全诗语言简洁明快,情感真挚动人。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典故,使诗歌更具文化内涵和表现力。这首诗既表达了对唐太宗的哀悼,也表达了对新皇帝的期望,以及对国家未来的乐观态度,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。

李师中[宋代]

李师中(1013-1078)字诚之,楚丘(今山东曹县)人,徙居郓(今山东郓城),宋代词人。《宋史》、《东都事略》有传。著有《珠溪诗集》,词存《菩萨蛮》一首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9ce9de92352528fa45a4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