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德裕的诗>思归赤松村呈松阳子>

思归赤松村呈松阳子,李德裕思归赤松村呈松阳子全诗,李德裕思归赤松村呈松阳子古诗,思归赤松村呈松阳子翻译,思归赤松村呈松阳子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李德裕

昔人思避世,惟恐不深幽。
禽庆潜名岳,鸱夷漾钓舟。
顾余知止足,所乐在归休。
不似寻山者,忘家恣远游。

思归赤松村呈松阳子译文

古人想要隐居避世,只怕隐匿得不够深远幽静。 像禽庆那样隐姓埋名于名山之中,像范蠡那样驾着扁舟漂荡于江湖之上。 回顾自身,我深知适可而止的道理,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归隐田园,安享晚年。 不像那些四处寻山访道的人,竟然忘记了自己的家,放纵地四处漫游。

思归赤松村呈松阳子注释

  • 思归赤松村:想要回到赤松村。赤松村,指作者想要归隐的地方。
  • 呈松阳子:呈,进献。松阳子,指作者的朋友,具体身份不详。
  • 昔人:古人。
  • 避世:躲避尘世,隐居。
  • 深幽:深远幽静的地方。
  • 禽庆:春秋时人,隐居于名山,改名换姓。一说即荣启期。
  • 名岳:著名的山岳。
  • 鸱夷:即鸱夷子皮,春秋末期越国大夫范蠡的别称。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,功成身退,泛舟五湖。
  • 漾钓舟:荡着小船垂钓。
  • 顾余:回头看看我。
  • 止足:知道适可而止。
  • 归休:归隐休息。
  • 寻山者:指那些四处寻仙访道的人。
  • 恣:放纵,任凭。
  • 远游:远游四方。

思归赤松村呈松阳子讲解

这首诗是唐代李德裕所作,表达了作者想要归隐田园的心情。诗歌通过对比的手法,一方面赞美了古代隐士的高洁情怀,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自己想要效法古人,归隐田园的愿望。

首联“昔人思避世,惟恐不深幽”,开篇点题,说明了古人想要隐居避世的心情,他们只怕自己隐匿得不够深远幽静,生怕被世俗所扰。

颔联“禽庆潜名岳,鸱夷漾钓舟”,用两个典故来进一步说明古人隐居的方式。禽庆隐姓埋名于名山之中,范蠡功成身退,驾着扁舟漂荡于江湖之上。这两个典故都表现了古人远离尘世,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。

颈联“顾余知止足,所乐在归休”,笔锋一转,写自己想要归隐的心情。作者说自己深知适可而止的道理,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归隐田园,安享晚年。

尾联“不似寻山者,忘家恣远游”,再次用对比的手法,表达了作者对那些四处寻仙访道的人的不满。作者认为,那些人为了追求虚无缥缈的东西,竟然忘记了自己的家,放纵地四处漫游,实在是得不偿失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,感情真挚深沉,表达了作者想要归隐田园,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。诗歌通过对比的手法,更加突出了作者的这种愿望,也使得诗歌更具有感染力。

李德裕[唐代]

李德裕(787—849),字文饶,唐代赵郡赞皇(今河北赞皇县)人,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。唐文宗时,受李宗闵、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,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。太和七年,入相,复遭奸臣郑注、李训等人排斥,左迁。唐武宗即位后,李德裕再度入相,执政期间外平回鹘、内定昭义、裁汰冗官、协助武宗灭佛,功绩显赫。会昌四年八月,进封太尉、赵国公。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。后唐宣宗即位,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,五贬为崖州司户。李德裕两度为相,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,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,两次为相7年3个月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9cb1a9e7be9ba1bcc59d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