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吕祖谦的诗>叶子山右史父宣义挽章>

叶子山右史父宣义挽章,吕祖谦叶子山右史父宣义挽章全诗,吕祖谦叶子山右史父宣义挽章古诗,叶子山右史父宣义挽章翻译,叶子山右史父宣义挽章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吕祖谦

经笥深无底,高谈一座倾。
置身初濩落,有子晚光荣。
命服乡闾贺,安舆里巷迎。
风枝何不定,忽忽到佳城。

叶子山右史父宣义挽章译文

他的书箱学问深邃没有穷尽,高妙的谈吐曾倾倒一座听众。早年生活困顿失意,晚年却因儿子而显耀荣光。朝廷命服颁下,乡里都来庆贺,安稳的官轿归来,里巷百姓夹道欢迎。本以为他像风中树枝一样终能安定,没想到却忽然离世归于墓地。

叶子山右史父宣义挽章注释

  • 叶子山右史父宣义:叶子山,吕祖谦友人叶衡的号。右史,官名。父宣义,指叶衡的官职为宣义郎,是对他的尊称。挽章:哀悼死者的诗文。
  • 经笥(jīng sì):书箱,指学问。
  • 濩落(huò luò):失意,不得志。
  • 命服:指朝廷颁赐的官服。
  • 安舆(ān yú):安车,古代一种安稳舒适的官轿。
  • 风枝:风中的树枝,比喻人世的漂泊不定,也暗示其晚年生活应当安定下来。
  • 佳城:墓地,美好的城池,对墓地的美称。

叶子山右史父宣义挽章讲解

这首诗是吕祖谦为悼念友人叶衡所作的挽诗。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去世的惋惜和对其一生的概括评价。

首联赞扬了叶衡渊博的学识和出众的口才。“经笥深无底,高谈一座倾”,这两句简洁明了地勾勒出叶衡学富五车、才华横溢的形象,也暗示了他的早年经历主要在学术研究上。

颔联和颈联描述了叶衡人生的转折和荣耀。“置身初濩落,有子晚光荣”,这两句写他早年仕途不顺,晚年却因儿子(叶适,南宋著名思想家、文学家)的出色而受到朝廷的重视,获得官职,光宗耀祖。“命服乡闾贺,安舆里巷迎”,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叶衡晚年衣锦还乡时的盛况,乡里百姓都为他感到骄傲。

尾联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惋惜之情。“风枝何不定,忽忽到佳城”,本来以为他像风中的树枝一样,漂泊半生终于可以安定下来,没想到却突然去世,长眠于地下,令人唏嘘不已。 “忽忽”二字,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突然离世的惊愕和悲痛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语言朴实,情感真挚,既赞扬了叶衡的才学和成就,也表达了对友人早逝的惋惜,是一首情真意切的挽诗。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,将叶衡早年的困顿和晚年的荣耀进行对比,更加突出了他晚年成功的难能可贵。同时,也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感慨。

吕祖谦[宋代]

吕祖谦(1137年4月9日—1181年9月9日),字伯恭,世称“东莱先生”,为与伯祖吕本中相区别,亦有“小东莱先生”之称。婺州(今浙江金华)人,原籍寿州(治今安徽凤台)。南宋著名理学家、文学家,出身“东莱吕氏”,为吕夷简六世孙、吕大器之子。淳熙八年(1181年)卒,年四十五。宋宁宗时,追谥“成”。嘉熙二年(1238年),改谥“忠亮”。吕祖谦博学多识,主张明理躬行,学以致用,反对空谈心性,开浙东学派之先声。他所创立的“婺学”(又称“金华学派”),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,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与朱熹、张栻齐名,并称“东南三贤”。著有《东莱集》、《历代制度详说》、《东莱博议》等,并与朱熹合著《近思录》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85d6f15bab42487ca014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