寂寞无如此夜坐,西窗剪烛读离骚。
可邻尘世多风雨,天柱峰头月正高。
大家都搜:
中秋夜坐译文
这寂寞之感,没有哪个夜晚比今夜更甚, 在西窗下,剪去烧残的烛芯,我独自诵读《离骚》。 可知这充满尘埃的人世间,总是多风雨, 在那高耸入云的天柱峰顶,月亮却正高高悬挂,皎洁明亮。
中秋夜坐注释
中秋夜坐讲解
这首《中秋夜坐》是连文凤在中秋之夜所作,诗中表达了诗人孤寂的心情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。
首联“寂寞无如此夜坐,西窗剪烛读离骚”,诗人开篇即点明“寂寞”二字,奠定了全诗的基调。诗人感到极度的寂寞,无过于今夜独自静坐。在西窗下,诗人借着昏暗的烛光,剪去烧残的烛芯,独自诵读《离骚》。《离骚》是屈原的代表作,其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。诗人在此诵读《离骚》,一方面是排遣寂寞,另一方面也是借屈原的遭遇来抒发自己的情感,表达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志向。
颔联“可邻尘世多风雨,天柱峰头月正高”,诗人进一步抒发了对世事的感慨。诗人想到,这充满尘埃的人世间,总是多风雨,动荡不安,充满坎坷。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在那高耸入云的天柱峰顶,月亮却正高高悬挂,皎洁明亮。这里的“风雨”既可以指当时的社会局势,也可以指人生的坎坷。而“月正高”则象征着光明和希望,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。诗人将尘世的“风雨”与天柱峰头的“月正高”进行对比,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。
全诗语言朴实,意境深远,表达了诗人孤寂的心情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。诗中既有对现实的无奈和失望,也有对未来的希望和向往。通过诵读《离骚》和描写天柱峰头的明月,诗人表达了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。
诗词大全
别人正在查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74b1b5d874fe450d0d12.html
联系邮箱: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