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刘黻的诗>横浦十咏·梅岭>

横浦十咏·梅岭,刘黻横浦十咏·梅岭全诗,刘黻横浦十咏·梅岭古诗,横浦十咏·梅岭翻译,横浦十咏·梅岭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刘黻

曲江曾凿险,梅岭到今夸。
何代移来树,向人羞此花。
诛茅新佛屋,盖竹半樵家。
冷煖分南北,谁兴世道嗟。

横浦十咏·梅岭译文

当年开凿曲江是多么的险峻,如今梅岭的声名依然被人称夸。这些梅树是哪个朝代移植过来的呢?它们对着人儿似乎也感到羞惭。新盖的茅屋是供奉佛像的,竹子覆盖之处也住着砍柴人家。梅岭成了划分南北冷暖的分界线,有谁会感叹世道兴衰的变化呢?

横浦十咏·梅岭注释

  • 横浦十咏:刘黻所作的一组咏横浦(今江西省铅山县)景物的诗。
  • 曲江:水名,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。唐代曾在此开凿曲江池,以供游赏。
  • 梅岭:山名,在江西省大余县与广东省南雄市交界处。
  • 诛茅:砍伐茅草。
  • 佛屋:供奉佛像的屋舍。
  • 樵家:砍柴的人家。
  • 冷煖:指气候的寒冷与温暖。
  • 世道:指社会风气,世事变化。
  • 嗟:叹息。

横浦十咏·梅岭讲解

这首诗是《横浦十咏·梅岭》中的一首,作者刘黻通过描写梅岭的景色和人文景象,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。

首联“曲江曾凿险,梅岭到今夸”,以曲江开凿的艰险衬托梅岭如今被人称道的名声,为全诗定下基调。颔联“何代移来树,向人羞此花”,用疑问的语气,表达了对梅树来历的探寻,并以拟人的手法,写出了梅花的娇羞之态。颈联“诛茅新佛屋,盖竹半樵家”,描写了梅岭的社会景象,既有新建的佛屋,也有简朴的樵家,反映了梅岭人民的生活状态。尾联“冷煖分南北,谁兴世道嗟”,点明了梅岭作为南北分界线的地理意义,并以反问的语气,表达了对世道变迁的无奈和感叹。

全诗语言朴实自然,意境深远,既有对梅岭景色的描写,也有对社会人生的思考,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感悟。诗中运用了对比、拟人、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,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。

刘黻[宋代]

(1217—1276)温州乐清人,字声伯,号蒙川、质翁。少读于雁荡山僧寺,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。以上书忤执政,安置南安军。及还,复极言政治得失。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,由学官试馆职。历监察御史,改正字,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、中书舍人。元兵陷临安,陈宜中谋拥二王,迎黻共政,行至罗浮病卒。有《蒙川遗稿》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7111c633b7e43080eda7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