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刘处玄的诗>望蓬莱·周亭去>

望蓬莱·周亭去,刘处玄望蓬莱·周亭去全诗,刘处玄望蓬莱·周亭去古诗,望蓬莱·周亭去翻译,望蓬莱·周亭去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元代] 刘处玄

周亭去,庄里又相邀。
道念常如相见悟,天元觉了死生超。
万业顿明消。
洪禧至,宝鉴显彰昭。
三界十方明彻了,倒颠水向火中烧。
得道未逍

望蓬莱·周亭去译文

离开周亭,又应邀前往庄里。修道的信念如果能像彼此相见时一样顿悟,就能领悟宇宙本源,超越生死轮回。各种俗世的事务一下子就变得明朗起来,消散不见。

巨大的幸福降临,如同宝镜显现出光明。三界十方都被照得清清楚楚,水火颠倒,水能在火中燃烧。如此,得道却还未达到真正的逍遥自在。

望蓬莱·周亭去注释

  • 周亭、庄里:可能是指诗人游历或传道的地方。
  • 道念:修道的信念。
  • 天元:宇宙的本源,道家指人身之本源。
  • 万业:指世间各种事务,也可以理解为各种业力。
  • 洪禧:巨大的幸福。
  • 宝鉴:比喻能够照亮一切的智慧。
  • 三界:佛教指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,道教指天地人三界。
  • 十方:指东、西、南、北、东南、西南、东北、西北、上、下十个方向,泛指一切地方。
  • 倒颠水向火中烧:水火颠倒,水能在火中燃烧,比喻突破常规,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。逍遥:自由自在,无拘无束。

望蓬莱·周亭去讲解

这首词是刘处玄的作品,体现了道教的思想。词中表达了诗人对于修道成仙的追求,以及对于宇宙人生的深刻思考。

上阕描写了诗人游历传道的生活,以及对于修道顿悟的渴望。“道念常如相见悟,天元觉了死生超”是核心句,表达了通过修道领悟宇宙本源,从而超越生死的理想。 “万业顿明消”一句,则暗示了修道后对于世俗事物的超脱。

下阕进一步描绘了修道后的境界。“洪禧至,宝鉴显彰昭。三界十方明彻了” 描绘了智慧显现,照亮一切的状态。“倒颠水向火中烧”一句运用了道教中常见的“水火既济”的意象,表示阴阳调和,达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,也说明修道到达了一定的境界。最后一句“得道未逍遥”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更高境界的追求,即使得道,也还有更高的逍遥境界需要去实现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词语言朴实,意境深远,体现了道教思想的精髓,表达了诗人对于修道成仙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。

刘处玄[元代]

刘处玄,为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——随山派创派者,字通妙,号长生子,莱州(今山东省莱州市)武官庄人,生于宋绍兴十七年(1147年)七月十二日。侍母至孝,夙愿修道,因母在不敢违,清静固守。金大定九年(1169年),其母去世后,遂拜王重阳为师入道,为全真道北七真之一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63c0c4c76c3ec2a59b65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