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林季仲的诗>陪枢密诸丈游赤松迫於还城阻为宝峰之集情见>

陪枢密诸丈游赤松迫於还城阻为宝峰之集情见,林季仲陪枢密诸丈游赤松迫於还城阻为宝峰之集情见全诗,林季仲陪枢密诸丈游赤松迫於还城阻为宝峰之集情见古诗,陪枢密诸丈游赤松迫於还城阻为宝峰之集情见翻译,陪枢密诸丈游赤松迫於还城阻为宝峰之集情见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林季仲

村迥云连屋,溪晴水绕畦。
半生嗟薄宦,随处惬幽栖。
散策寻遗迹,披尘识旧题。
夕阳催上马,不到宝峰西。

陪枢密诸丈游赤松迫於还城阻为宝峰之集情见译文

村落偏远,云雾缭绕着房屋;溪水清澈,阳光照耀着田地。半生都在感叹自己官职卑微,却也随处都能找到令人心满意足的幽静居所。悠闲地散步寻找古人遗迹,拂去尘土辨认旧时题刻。夕阳西下催促着我上马回城,未能到达宝峰的西面。

陪枢密诸丈游赤松迫於还城阻为宝峰之集情见注释

  • 枢密诸丈: 指枢密院的各位长辈。枢密院是宋代掌管军国要政的机构。丈,长辈,对年长者的尊称。
  • 赤松: 指赤松山,传说仙人赤松子修炼之处,常借指道教仙境。
  • 迫於还城阻为宝峰之集情见: 因为要赶回城,未能前往宝峰聚会,抒发感慨。
  • 村迥: 村落偏远。迥,远。
  • 云连屋: 云雾缭绕着房屋,形容村落环境幽静。
  • 溪晴: 溪水清澈,阳光明媚。
  • 水绕畦: 溪水环绕着田地。畦,田地。
  • 半生嗟薄宦: 半生都在感叹自己官职卑微。嗟,叹息。薄宦,微小的官职。
  • 随处惬幽栖: 随处都能找到令人心满意足的幽静居所。惬,满意。幽栖,幽静的住所。
  • 散策: 悠闲地散步。
  • 遗迹: 古人留下的遗迹。
  • 披尘: 拂去尘土。
  • 旧题: 旧时的题刻。
  • 夕阳催上马: 夕阳西下催促着我上马回城。
  • 不到宝峰西: 未能到达宝峰的西面。

陪枢密诸丈游赤松迫於还城阻为宝峰之集情见讲解

这首诗是林季仲陪同枢密院的长辈们游览赤松山,因为要赶回城,未能到达宝峰参加聚会而作。诗中表达了诗人感叹自己官职卑微,但又能在山水间找到乐趣的心情。

首联描绘了村落的自然风光,展现了一幅宁静、优美的田园画卷。“村迥云连屋,溪晴水绕畦”,寥寥几笔,便勾勒出村落偏远、云雾缭绕、溪水清澈、田地环绕的景象,给人以清新、自然的感受。

颔联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。“半生嗟薄宦,随处惬幽栖”,诗人感叹自己半生都在做着卑微的官职,但同时也表示自己能在山水之间找到乐趣,随处都能找到令人心满意足的幽静居所。这体现了诗人既有对仕途的无奈,又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。

颈联描写了诗人在游览过程中的活动。“散策寻遗迹,披尘识旧题”,诗人悠闲地散步寻找古人遗迹,拂去尘土辨认旧时题刻,表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对古人的敬仰。

尾联点明了未能到达宝峰的原因和遗憾。“夕阳催上马,不到宝峰西”,夕阳西下催促着诗人上马回城,未能到达宝峰的西面,表达了诗人未能尽兴游览的遗憾之情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身不由己,受到官场束缚的无奈。

全诗语言朴实自然,意境清新优美,表达了诗人既有对仕途的无奈,又有对田园生活向往的复杂情感。诗中既有对自然风光的描写,又有对历史文化的追寻,还有对人生的感慨,内容丰富,意蕴深刻。

林季仲[宋代]

林季仲[约公元一一三八年前后在世]字懿成,自号芦山老人,永嘉人。生卒年均不详,约宋高宗绍兴八年前后在世。喜为诗,语佳而意新。宣和中进士。高宗时,赵鼎荐为台官,累迁吏部郎。秦桧主和议,季仲引句践事争之,大忤桧,辽罢去。后官太常少卿,知婺州。以直秘阁奉嗣。季仲著有竹轩杂著十五卷,今存六卷,《四库总目》传于世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2a93fae19cfc9961080e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