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刘的诗>笔阵>

笔阵,李刘笔阵全诗,李刘笔阵古诗,笔阵翻译,笔阵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李刘

鼓舞先声自管城,细听鏖战了无声。
看来亦异常蛇势,扫退词场万马兵。

笔阵译文

毛笔的鼓舞之声在管城(指毛笔)就开始发出了,仔细听来,笔墨的战斗是没有声音的。 看这笔势也像奇异的长蛇一样,扫退词场上千军万马般的文字。

笔阵注释

  1. 管城:指毛笔。传说中山人蒙恬始创毛笔,秦始皇封蒙恬为管城子,后人因以“管城”为毛笔的代称。
  2. 鏖战:激烈的战斗。这里指激烈的文字较量。
  3. 了无声:完全没有声音。
  4. 异常蛇势:形容笔势奇异,像蛇一样灵活多变。蛇,这里取其蜿蜒曲折、变化莫测之意。
  5. 词场:指进行文字创作或辩论的场所。
  6. 万马兵:形容文字数量众多,气势强大。

笔阵讲解

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,描写了毛笔在文字创作中的作用和力量。

首联“鼓舞先声自管城,细听鏖战了无声”,点明了诗歌的主题,说明毛笔在文字创作中起着先导和推动作用。“鼓舞先声”既指毛笔本身的使用,也暗示了作者创作的热情。“鏖战了无声”则以无声衬托有声,表现了文字创作的内在激烈。

颔联“看来亦异常蛇势,扫退词场万马兵”,进一步描绘了毛笔的威力。诗人将笔势比作奇异的长蛇,形象地表现了笔锋的灵活多变和不可预测。而“扫退词场万马兵”则夸张地描绘了毛笔在文字创作中的巨大力量,能够扫除一切阻碍,创作出优秀的作品。

全诗语言简洁明快,比喻生动形象,将无形的文字创作过程,通过有形的笔墨之战表现出来,突出了毛笔在文化传承和创作中的重要地位。诗人借赞美毛笔,表达了对文字创作的热爱和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。

李刘[宋代]

李刘(1175-1245),字公甫,号梅亭,崇仁白沙(今江西省崇仁县张坊乡沙洲村附近)人。南宋后期骈文作家。自幼聪明好学,喜作骈文诗词。嘉定元年(1208)中进士(明弘治《抚州府志》卷一八),初任宁乡县(今湖南宁乡)主簿。曹彦约为湖广总领时,留为幕僚。董居谊出任四川制置使时曾为属僚。先后在四川荣、眉两州任知州,后担任西南一带的漕运使,统领成都等诸路军马,以御使大夫之职负责四川(含云、贵)的军、政事务,掌八印于一身。后迁两浙运干,历任礼部郎官兼崇政殿说书、起居舍人、吏部侍郎、中书舍人兼直院,宝章阁待制等职。他治事果断,措施得当,僚佐无不叹服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1034fdcfed3deddf9ac1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