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骆宾王的诗>晚泊江镇>

晚泊江镇,骆宾王晚泊江镇全诗,骆宾王晚泊江镇古诗,晚泊江镇翻译,晚泊江镇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骆宾王

四运移阴律,三翼泛阳侯。
荷香销晚夏,菊气入新秋。
夜乌喧粉堞,宿雁下芦洲。
海雾笼边徼,江风绕戍楼。
转蓬惊别渚,徙橘怆离忧。
魂飞灞陵岸,泪尽洞庭流。
振影希鸿陆,逃名谢蚁丘。
还嗟帝乡远,空望白云浮。

晚泊江镇译文

四季更迭,阴气渐盛,三翼战船乘着顺风行驶。荷花的香气消散了晚夏的暑热,菊花的气息带来了新秋的凉意。夜幕降临,乌鸦在白墙上喧闹,归雁飞落到长满芦苇的沙洲。海上的雾气笼罩着边境,江上的风吹拂着戍守的城楼。

像蓬草一样漂泊,惊叹于要告别这片水渚;像被迁移的橘树一样,为离别而感到悲伤。我的魂魄飞向了灞陵,眼泪流尽如洞庭湖水。希望像鸿雁一样展翅高飞,隐姓埋名,不求显达。只能感叹京城遥远,徒然望着天上的白云飘浮。

晚泊江镇注释

  • 四运:指四季的运行变化。
  • 阴律:指阴气主事的规律。秋季阴气渐盛。
  • 三翼:指船。古代船有三翼,故称。
  • 阳侯:指顺风。传说中的海神名,此处代指顺风。
  • 荷香销晚夏:荷花的香气逐渐消散,意味着晚夏的结束。
  • 菊气入新秋:菊花的气息开始出现,预示着新秋的到来。
  • 粉堞:白色的城墙。堞,城墙上的矮墙。
  • 芦洲:长满芦苇的沙洲。
  • 海雾笼边徼:海上的雾气笼罩着边境地区。徼,边境。
  • 江风绕戍楼:江上的风吹拂着戍守的城楼。戍楼,戍守边防的楼。
  • 转蓬惊别渚:像蓬草一样四处飘荡,惊叹要告别这片水渚。转蓬,蓬草,根浅易随风飘转,比喻漂泊不定。渚,水中小块陆地。
  • 徙橘怆离忧:像被迁移的橘树一样,为离别而感到悲伤。徙橘,移植橘树。比喻被贬谪流放。
  • 魂飞灞陵岸:魂魄飞向灞陵岸。灞陵,汉文帝的陵墓所在地,在今陕西西安东,古人送别多在此地。
  • 泪尽洞庭流:眼泪流尽如洞庭湖水一般。
  • 振影希鸿陆:希望像鸿雁一样展翅高飞。振影,振翅,指飞翔。鸿陆,指鸿雁栖息的广阔陆地,比喻自由之地。
  • 逃名谢蚁丘:隐姓埋名,不求显达。蚁丘,蚂蚁窝,比喻微小之处。谢,推辞,远离。
  • 帝乡:指京城。
  • 白云浮:白云飘浮,比喻思念家乡,希望归隐。

晚泊江镇讲解

这首诗是骆宾王晚年被贬谪流放途中所作,抒发了诗人漂泊无依、思乡怀旧的忧愁和渴望归隐的心情。

诗的前四句描写了时节的变化和环境的特点,点明了诗人滞留江镇的时间和地点。中间四句描写了江镇的景象,烘托了萧瑟凄凉的气氛,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悲凉。后八句是诗人抒发情感,表达了自己漂泊不定、远离家乡的悲伤,以及希望摆脱困境、归隐田园的愿望。

全诗语言精炼,意象丰富,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,如比喻、拟人等,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。诗中“转蓬惊别渚,徙橘怆离忧”两句,运用了“转蓬”和“徙橘”两个典故,形象地比喻了诗人漂泊不定和被贬谪的处境,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忧愁和悲伤。最后两句“还嗟帝乡远,空望白云浮”,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失望和对归隐的渴望,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。

总而言之,这首诗是骆宾王晚年的一首重要的抒情诗,它不仅表达了诗人个人的情感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,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。

骆宾王[唐代]

骆宾王(约619—约687年)字观光,汉族,婺州义乌人(今浙江义乌)。唐初诗人,与王勃、杨炯、卢照邻合称“初唐四杰”。又与富嘉谟并称“富骆”。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,历武功、长安主簿,仪凤三年,入为侍御史,因事下狱,次年遇赦,调露二年除临海丞,不得志,辞官。有集。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,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《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》,敬业败,亡命不知所之,或云被杀,或云为僧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d90f30ad1bc49e446d26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