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骆宾王的诗>晚渡黄河>

晚渡黄河,骆宾王晚渡黄河全诗,骆宾王晚渡黄河古诗,晚渡黄河翻译,晚渡黄河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骆宾王

千里寻归路,一苇乱平源。
通波连马颊,迸水急龙门。
照日荣光净,惊风瑞浪翻。
棹唱临风断,樵讴入听喧。
岸迥秋霞落,潭深夕雾繁。
谁堪逝川上,日暮不归魂。

晚渡黄河译文

为了归乡,我长途跋涉千里,一叶扁舟划破了平静的黄河水面。河水浩渺,与马颊河相连,激流奔腾,如同冲过龙门一般迅猛。阳光照耀下,水面波光粼粼,清澈明净;狂风吹拂,激起层层祥瑞的浪花。船夫的歌声在风中时断时续,樵夫的歌声传入耳中,显得十分喧闹。河岸辽阔,秋霞缓缓落下,深潭幽静,傍晚时雾气弥漫。在这奔流不息的河水上,谁能忍受日暮时分思乡而不得归的愁苦呢?

晚渡黄河注释

  • 晚渡:傍晚渡河。
  • 黄河:指黄河。
  • 寻归路:寻找归乡的路。
  • 一苇:一叶小舟。苇,芦苇。这里指用芦苇编成的小船。
  • 乱平源:扰乱了平静的河面。
  • 通波:浩渺的河水。
  • 马颊:马颊河,黄河支流。
  • 迸水:奔腾的河水。
  • 龙门:指黄河上的龙门山,水流湍急。
  • 荣光净:光彩明净。
  • 瑞浪:吉祥的波浪。
  • 棹唱:船夫摇橹时唱的歌。
  • 樵讴:樵夫唱的歌。
  • 岸迥:岸边遥远。
  • 秋霞落:秋天的彩霞飘落。
  • 潭深:深潭。
  • 夕雾繁:傍晚的雾气浓重。
  • 逝川:流逝的河水,比喻时光流逝。
  • 不归魂:指思乡之情,魂牵梦萦,不能归乡。

晚渡黄河讲解

《晚渡黄河》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作品。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渡过黄河的景象,表达了诗人思乡的感情。

首联“千里寻归路,一苇乱平源”点明了诗人长途跋涉,为了归乡而渡河的情景。“千里”和“一苇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突出了诗人漂泊的孤单和归乡的迫切。

颔联“通波连马颊,迸水急龙门”描写了黄河的壮阔景象。浩渺的河水与支流相连,激流奔腾,如同冲过龙门一般迅猛,气势磅礴。

颈联“照日荣光净,惊风瑞浪翻”描写了黄河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,狂风吹拂下浪花翻滚的景象。“荣光净”和“瑞浪翻”都带有积极的色彩,展现了黄河的生机和活力。

尾联“棹唱临风断,樵讴入听喧,岸迥秋霞落,潭深夕雾繁。谁堪逝川上,日暮不归魂”描写了诗人渡河时所见所闻,表达了诗人思乡的感情。船夫的歌声和樵夫的歌声,辽阔的河岸和飘落的秋霞,深邃的潭水和浓重的雾气,都烘托了诗人孤寂的心情。最后两句“谁堪逝川上,日暮不归魂”直抒胸臆,表达了诗人在这奔流不息的河水上,面对日暮时分,思乡而不得归的愁苦。

这首诗以景衬情,情景交融,表达了诗人浓厚的思乡之情。诗语言流畅自然,描写生动形象,具有很强的感染力。

骆宾王[唐代]

骆宾王(约619—约687年)字观光,汉族,婺州义乌人(今浙江义乌)。唐初诗人,与王勃、杨炯、卢照邻合称“初唐四杰”。又与富嘉谟并称“富骆”。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,历武功、长安主簿,仪凤三年,入为侍御史,因事下狱,次年遇赦,调露二年除临海丞,不得志,辞官。有集。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,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《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》,敬业败,亡命不知所之,或云被杀,或云为僧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2372a74b179bd0c48ac7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