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益的诗>暮过回乐烽>

暮过回乐烽,李益暮过回乐烽全诗,李益暮过回乐烽古诗,暮过回乐烽翻译,暮过回乐烽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李益

烽火高飞百尺台,黄昏遥自碛西来。
昔时征战回应乐,今日从军乐未回。

暮过回乐烽译文

高高的烽火台,烽烟直冲云霄,黄昏时分,远远地从沙漠西边传来。过去征战时,听到回乐烽的信号,战士们都会精神振奋,互相呼应,取得胜利,班师回朝,但今日我再次从军,回乐烽的信号依旧,可是我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班师回朝。

暮过回乐烽注释

  • 暮过:傍晚经过。
  • 回乐烽:烽火台名,在今宁夏灵武一带。
  • 烽火: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。
  • 百尺台:形容烽火台高大。百尺,不是实指,是夸张的修辞手法。
  • 碛(qì)西:沙漠西部地区。
  • 应:应和,响应。
  • 昔时:过去,往昔。
  • 征战:出征作战。
  • 回乐:即回乐烽,也代指胜利的喜悦。
  • 从军:参军,当兵。

暮过回乐烽讲解

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,描写了诗人傍晚经过回乐烽时的所见所感。诗人通过对回乐烽的描写,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渴望,以及久戍边关,思乡不得归的悲凉之情。

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回乐烽的景象。“烽火高飞百尺台,黄昏遥自碛西来”,这两句写烽火台的高大和烽火的来处,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。烽火台高耸入云,烽烟远远地从沙漠西边传来,暗示着边境战事的频繁和紧张。

后两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。“昔时征战回应乐,今日从军乐未回”,这两句通过对比,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渴望。过去,听到回乐烽的信号,战士们都会精神振奋,互相呼应,取得胜利,班师回朝,但是今日,我再次从军,回乐烽的信号依旧,可是我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班师回朝,表达了诗人久戍边关,思乡不得归的悲凉之情。

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,意境深远,表达了诗人深刻的思想感情。通过对回乐烽的描写,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痛苦,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人民的同情。

李益[唐代]

李益(约750—约830), 唐代诗人,字君虞,祖籍凉州姑臧(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),后迁河南郑州。大历四年(769)进士,初任郑县尉,久不得升迁,建中四年(783)登书判拔萃科。因仕途失意,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。以边塞诗作名世,擅长绝句,尤其工于七绝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c7d1de621d9760dc9f69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