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贺的诗>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其二>

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其二,李贺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其二全诗,李贺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其二古诗,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其二翻译,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其二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李贺

别柳当马头,官槐如兔目。
欲将千里别,持此易斗粟。
南云北云空脉断,灵台经络悬春线。
青轩树转月满床,下国饥儿梦中见。
维尔之昆二十余,年来持镜颇有须。
辞家三载今如此,索米王门一事无。
荒沟古水光如刀,庭南拱柳生蛴螬。
江干幼客真可念,郊原晚吹悲号号。

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其二译文

临别之际,路旁的柳树仿佛成了远行的马头,官道旁的槐树也好像兔子的眼睛一样。想要用这千里之遥的离别之情,换取一斗粮食来度日。

南方的云和北方的云,彼此间的联系仿佛中断了,心中的思绪像春天悬挂的丝线一样缠绕。在青色的窗户下,树影转动,月光洒满床,我仿佛看见下国的饥饿儿童在梦中哭泣。

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个,近些年来照镜子,鬓须也渐渐多了起来。离家三年,如今竟是这般模样,在王公贵族家求米,却一事无成。

荒凉的水沟和古老的河水,在月光下闪着刀一样寒冷的光芒,庭院南边的柳树下,拱着身子蠕动的生满了蛴螬。江边的年轻游子,真是让人可怜啊,傍晚时分,郊外的风声都像在悲哀地哭号。

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其二注释

  • 勉爱行: 古乐府《相和歌辞·平调曲》名。这里是作者自拟的题目,表示勉力劝慰。
  • 小季: 指李贺的族弟。
  • 庐山: 在今江西省北部。
  • 别柳当马头: 临别时,柳树仿佛成了远行的马头。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。
  • 官槐如兔目: 官道旁的槐树像兔子的眼睛。形容槐树的形状。
  • 易斗粟: 换取一斗粮食。形容生活贫困。
  • 南云北云空脉断: 南方的云和北方的云,彼此间的联系仿佛中断了。形容离别之情,也暗示了社会动荡,南北隔绝。
  • 灵台经络悬春线: 心中的思绪像春天悬挂的丝线一样缠绕。灵台,指心。经络,比喻思绪的脉络。春线,指春天悬挂的丝线,形容思绪缠绕不断。
  • 青轩: 青色的窗户。
  • 下国: 指饥荒的地区。
  • 维尔之昆: 你的兄弟。维,发语词。昆,兄弟。
  • 持镜颇有须: 照镜子,鬓须也渐渐多了起来。形容生活困苦,人已衰老。
  • 索米王门: 在王公贵族家求米。形容到处求人,却一无所获。
  • 荒沟古水: 荒凉的水沟和古老的河水。
  • 蛴螬: 一种害虫,是金龟子的幼虫,身体弯曲。
  • 江干幼客: 江边的年轻游子。
  • 郊原晚吹: 傍晚时分,郊外的风声。
  • 悲号号: 悲哀地哭号的声音。

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其二讲解

这首诗是李贺送别族弟李小季前往庐山时所作,表达了诗人对族弟的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。

诗歌以“别柳当马头,官槐如兔目”起笔,用充满想象力的比喻,描绘了送别的场景,烘托了离别气氛。接着,诗人写道“欲将千里别,持此易斗粟”,直接点明了生活贫困,不得不远行谋生的现实。

“南云北云空脉断,灵台经络悬春线”两句,运用象征手法,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愁苦。南北云脉断绝,象征着社会动荡,也象征着兄弟分离;灵台经络如悬春线,则表现了诗人思绪的缠绵不断。

“青轩树转月满床,下国饥儿梦中见”两句,诗人由眼前的景象联想到下国饥民的惨状,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。

后半部分,诗人将目光转向族弟,写他的生活困境。“维尔之昆二十余,年来持镜颇有须。辞家三载今如此,索米王门一事无”,这几句真实地反映了李小季奔波无果的遭遇,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。

最后,诗人以“荒沟古水光如刀,庭南拱柳生蛴螬。江干幼客真可念,郊原晚吹悲号号”作结,用凄凉的景象,渲染了悲伤的气氛,也表达了诗人对族弟的怜悯和对未来的担忧。全诗感情真挚,语言凝练,意象丰富,具有强烈的感染力。

李贺[唐代]

李贺(约公元790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40b8426d65289223c36e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