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林景熙的诗>哭德和伯氏六首其一>

哭德和伯氏六首其一,林景熙哭德和伯氏六首其一全诗,林景熙哭德和伯氏六首其一古诗,哭德和伯氏六首其一翻译,哭德和伯氏六首其一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林景熙

风尘何处托清魂,家世梅花水月村。
旧箧已无封禅稿,独邻渴病似文园。

哭德和伯氏六首其一译文

在这动荡不安的世道,到哪里去安放你高洁的灵魂?你家世代隐居在如梅花般清雅、似水中月般虚静的村落。旧书箱里已经没有你撰写的封禅文稿,我孤独一人,如司马相如般忍受着渴疾的煎熬。

哭德和伯氏六首其一注释

  • 德和伯氏:指林景熙的友人。伯,兄弟排行次第,这里指朋友。
  • 风尘:指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。
  • 清魂:指高洁的灵魂。
  • 家世梅花水月村:形容友人家族世代隐居,生活清雅脱俗。梅花,象征高洁;水月,象征虚静。
  • 旧箧:旧书箱。
  • 封禅稿:指撰写的封禅文稿。封禅,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。这里指友人有经世济国之才,却未能施展。
  • 渴病:指消渴病,即糖尿病。这里指精神上的困顿和痛苦。
  • 文园:指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,曾任孝文园令。司马相如有消渴病。这里以司马相如自比,表达自己与友人一样怀才不遇,身处困境的痛苦。

哭德和伯氏六首其一讲解

这首诗是林景熙哭悼友人德和伯氏的六首诗之一。诗歌表达了对友人去世的哀悼,以及对时局的感叹。

首联“风尘何处托清魂,家世梅花水月村”,点明友人去世的背景,即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,以及友人高洁的品格。友人世代隐居,远离尘嚣,如梅花般清雅,似水中月般虚静,然而在这样的乱世,高洁的灵魂又将托付于何处呢?

颔联“旧箧已无封禅稿,独邻渴病似文园”,写友人和自己的处境。友人有经世济国之才,却未能施展,就像书箱里没有了封禅文稿一样。诗人自己也像身患渴病的司马相如一样,孤独无助,怀才不遇。

全诗语言简洁,意境深远,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哀悼,以及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自身命运的感叹。诗中运用了梅花、水月、封禅、文园等意象,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。

林景熙[宋代]

林景熙(1242~1310),字德暘,一作德阳,号霁山。温州平阳(今属浙江)人。南宋末期爱国诗人。咸淳七年(公元1271年),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,历任泉州教授,礼部架阁,进阶从政郎。宋亡后不仕,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。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。他教授生徒,从事著作,漫游江浙,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、创作成绩卓著、最富代表性的作家,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。卒葬家乡青芝山。著作编为《霁山集》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04fbf216bd14f029808e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