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

诗人林之奇介绍

林之奇    lín zhī qí 宋代诗人

(1112—1176)宋福州侯官人,字少颖,号拙斋,世称三山先生。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。累官校书郎。时朝廷欲令学者参用王安石《三经义》之说,之奇言此书为邪说。后由宗正丞提举闽舶,奉祠家居。吕祖谦曾从之学。卒谥文昭。有《尚书集解》、《拙斋集》、《观澜集》等。

本 名 林之奇
别 称 拙斋先生
字 号 少颖拙斋
主要作品 《观音画赞》 《雨后出城马上作》 《泗州画赞》
主要成就
所处时代 宋代
民族族群
出生地
出生时间 1112年
林之奇

从吕本中学,本中非常看重他。绍兴二十一年,(公元一一五一年)及进士第。改长汀尉,召为秘书省校书郎。朝廷欲令学者参用王安石三经义说,之奇以为邪说异端,不可训。因患痹疾,乞祠家居。吕祖谦曾受学于他,卒,谥文昭。之奇着有拙斋文集二十卷,《四库总目》又有尚书集解、春秋周礼讲义、论语注、孟子讲义、扬子讲义道山纪闻等,并行于世。

事迹

绍兴二十一年

绍兴二十一年(1151年),年已四十的之奇始登进士第,授莆田主簿,后改任长汀县尉。绍兴二十六年召试馆职,任秘书省正字,又转为校书郎,次年,兼任国史日历所检讨官。这时,朝廷欲令学者参用王安石的《三经义》(指王所撰的《毛诗义》、《尚书义》、《周宫新义》),他竭力反对,认为王安石的《三经义》有如魏晋时期的清淡家何晏、王衍之流不务实际,空谈玄理之学,危害之大,胜于桀纣。还认为,靖康之乱,其根源就在王安石《三经义》的空洞学风所造成的。朝廷采纳他的意见,停止推行王安石的《三经义》。林之奇生当宋王朝失去半壁江山、在江南建立苟且偷安的南宋政权的历史时期,朝廷大臣多主张屈辱求和。林之奇却上书当局,认为“久和厌战,人之常情。金人知吾重于和,故常以虚声喝我,而示我以欲战之意,非果欲战,所以坚吾和也。欲与之和,宜无惮于战,则其权在我。”所以他主张加强战备,只有能战,才能求和。在南宋政权中,他是一位积极的主战派。他还认为“战之所需不一,而以人才为先。”竭力主张搜罗人才,充实国力。

绍兴二十九年

绍兴二十九年(1159年),林之奇以痹疾请求外放,由宗正丞提举闽舶,参帅议。后又被落职返乡,以宗祠为家居,授徒著述,自号拙斋,人称拙斋先生。后来成为著名学者的浙江吕祖谦慕其名,远道来闽从其学。淳熙三年(1176年)病卒。有《尚书集解》、《春秋、周礼论》、《孟子讲义》、《论语注》、《扬子解义》、《道山纪闻》、《拙斋集》等书行于世。

  • 《观音画赞》
    稽首补陀闻思修,千手千眼普供应。世人两手及两眼,眼见手捉各随心。手一手眼无用处,即与骈拇枝指等。菩萨照用一时行,应以千心为主宰。相彼方寸湛然地,不容二念那复千。我谓菩萨如水月,一水一月同照曜。方员大小虽不同,举手见月等无二。我今续此妙色相,以为正念皈依处。於一身心起多想,而作千手千眼见。普愿大员镜智中,知我此念无间断。所求皆应如谷声,请无不从亦如是。
  • 《雨后出城马上作》
    既雨天气佳,微云淡如扫。欲寻烟际钟,骑马河边草。紫椹饱黄鹂,人家夏蚕老。田妇踏缫车,隔篱语音好。嗟我一何愚,读书浪枯槁。不及此中人,终年客长道。
  • 《泗州画赞》
    稽首泗州普照王,曩以宝塔接群品。塔今败坏成微尘,随意分身无不在。我观世间有为法,无常迁变同一空。假饶建塔如恒沙,未有不归幻灭者。岂惟惟塔有兴废,阿育王造亦非坚。菩萨应感常现世,不随宝塔俱存亡。耕雨获晴长淮风,普为众生作饶益。我今绘此应感象,常以正念为皈俯。於此员光一寻中,而兴七级浮屠想。正念皈依无间断,普愿菩萨常感通。洪钟小大随叩鸣,所求所请皆如意。
  • 《和洪教菊》
    陶令遗世情,尚余爱菊念。菊亦有可爱,爱之苦不厌。我观傲霜枝,真金赴烈焰。道韵轻园绮,孤标敌针奄。配以靖节名,万古不为忝。况兹中央色,独许此君占。凝然端正姿,不受红紫艳。草木吾味同,世情那得染。璀璨归来辞,斯言了无玷。偶亦爱此花,秋来朝幕餍。富贵两浮云,天地一旅店。是中论饥饱,本自无赢欠。便拟学渊明,奈此才不赡。菊资三径荒,酒须十分滟。待读悠然句,乃无雍彻僭。但论广文诗,瘧愈不须泛。
  • 《和王龟龄不欺堂二首》
    心外何曾别有天,吾心和处即昭然。昭然莫向穹苍觅,帝所清都在目前。
  • 《承天潜师画赞》
    金刚圈裹翻身过,栗棘蓬莱满口吞。领得杨岐端的句,却嫌蒸饼大餫饨。
  • 《灯》
    月明方始觉星稀,烛照还知灯力微。若使世间无圣哲,草根萤爝总光辉。
  • 《贺雨拜表》
    群云雨事毕,振旅不复阵。扫天无一尘,千里还绿润。晨朝大明贺,沙路万蹄印。朝元泛翠瓦,佳气去人近。颇闻避斧扆,侑膳彻龙笋。愿君爱物心,从此至尧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