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林亦之的诗>奉题林稚春菊花枕子歌>

奉题林稚春菊花枕子歌,林亦之奉题林稚春菊花枕子歌全诗,林亦之奉题林稚春菊花枕子歌古诗,奉题林稚春菊花枕子歌翻译,奉题林稚春菊花枕子歌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林亦之

故人所说菊花枕,似把冰丸月下饮。
秋水一双明炯炯,数在青囊第一品。
狂风江上吹蒹葭,此物往往得之嵇康阮籍家。
闭门诵书二十年,眼睛损尽生空花。
建阳小作箸头书,残更灯火乱虫鱼。
石渠文字大如斗,场屋岁月又不偶。
却来南山青草边,东西四至为菊花田。
手提长筐向山曲,一下收拾三百斛。
昨者昏寐才起来,解把檐头小字读。
乃知妙物通群仙,一切药里应弃捐。

奉题林稚春菊花枕子歌译文

老朋友曾经说过菊花枕的好处,感觉就像在月光下饮用冰凉的药丸。枕着它,眼睛如同秋水般清澈明亮,在所有药方中堪称上品。

江面上狂风吹动芦苇,这种好东西往往只有像嵇康、阮籍那样的隐士才能得到。我闭门苦读二十年,眼睛都损伤了,产生了幻觉。

在建阳时,我只能写些像筷子头大小的字,在残灯下,字迹模糊得像乱动的虫鱼。石渠阁的文字大如斗,而我却在科举考场上屡次失意。

于是我来到南山脚下,以东西南北为界,开辟菊花田。我手提着大竹筐,走向山弯,一下子就能收获三百斛菊花。昨天我刚从昏睡中醒来,勉强辨认出屋檐下的小字。

这才知道,神奇的菊花能与群仙相通,世间的一切药物都应该被它抛弃。

奉题林稚春菊花枕子歌注释

  • 奉题:敬题,题献。
  • 林稚春:林亦之的字。
  • 菊花枕子歌:歌咏菊花枕的诗歌。
  • 冰丸:形容菊花枕的清凉。
  • 秋水:比喻眼睛清澈明亮。
  • 青囊:指医书或药方。
  • 嵇康、阮籍:魏晋时期的“竹林七贤”,都是隐士。
  • 蒹葭:芦苇。
  • 空花:佛教用语,指虚幻不实的事物,这里指眼睛产生的幻觉。
  • 建阳:地名,在今福建省。
  • 箸头书:形容字写得很小。箸,筷子。
  • 残更:将尽的夜晚。
  • 虫鱼:形容字迹模糊,像虫鱼爬动。
  • 石渠:指汉代的石渠阁,藏书之处。
  • 场屋:科举考场。
  • 不偶:不顺利,指科举失意。
  • 四至:四界,即东西南北的边界。
  • 斛(hú):古代容量单位。
  • 昏寐:昏睡。
  • 檐头小字:指屋檐下题写的关于菊花的文字。
  • 群仙:指神仙。
  • 弃捐:抛弃。

奉题林稚春菊花枕子歌讲解

这首诗是林亦之题写在朋友林稚春的菊花枕上的。全诗表达了作者对菊花枕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,以及对科举失意的无奈。

诗歌首先赞美了菊花枕的功效,认为它能使人神清气爽,胜过药物。接着,诗人联想到隐士嵇康、阮籍,暗示自己也向往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。然后,诗人回忆了自己苦读多年,却在科举中屡次失败的经历,表达了内心的苦闷。最后,诗人描写了自己种植菊花、收获菊花的场景,表达了自己决心隐居田园的决心。

全诗语言流畅自然,意象清新,情感真挚,既有对菊花的赞美,也有对人生的思考,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。

林亦之[宋代]

(1136—1185)宋福州福清人,字学可,号月渔,一号网山。林光朝高弟,继光朝讲学于莆之红泉。赵汝愚帅闽,荐于朝,命未下而卒。有《论语考工记》、《毛诗庄子解》、《网山集》等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d8143054b25afde2f00c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