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林亦之的诗>重阳次日登城山>

重阳次日登城山,林亦之重阳次日登城山全诗,林亦之重阳次日登城山古诗,重阳次日登城山翻译,重阳次日登城山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林亦之

城山饮罢冷侵衣,湖上重来月满卮。
未爱疎篱黄菊日,最怜秋水白云时。

重阳次日登城山译文

在城山饮酒之后,寒意侵袭着衣衫,再次来到湖上,明月倒映在酒杯中。我并非喜爱稀疏篱笆旁的菊花盛开的景象,而是最怜爱秋水澄澈、白云悠悠的美好时刻。

重阳次日登城山注释

  • 重阳:指农历九月初九,传统的重阳节。
  • 次日:第二天。
  • 城山:地名,作者登临的山。
  • 饮罢:饮酒完毕。
  • 冷侵衣:寒冷侵袭衣衫。
  • 湖上:指城山附近的湖泊。
  • 重来:再次来到。
  • 月满卮(zhī):月光洒满酒杯。卮,古代盛酒的器皿。
  • 未爱:并非喜爱。
  • 疎篱:稀疏的篱笆。
  • 黄菊日:菊花盛开的日子。
  • 最怜:最喜爱,最怜惜。
  • 秋水:秋天的湖水,形容其清澈明净。
  • 白云时:白云飘浮的时刻。

重阳次日登城山讲解

这首诗是作者在重阳节次日登城山所作,描写了登高远眺的感受,以及对秋景的喜爱之情。

首联点明时间和地点,写重阳节后一天登城山,饮酒后感到寒意,并再次来到湖边赏月。一个“冷”字,不仅点明了时令,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淡淡惆怅。

颔联写诗人再次来到湖边,明月倒映在酒杯中,更添诗意。一个“满”字,既写出了月光的皎洁,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充实。

颈联和尾联转而抒发诗人对秋景的喜爱。诗人并非喜爱篱笆旁盛开的菊花,而是更喜爱秋水澄澈、白云飘浮的景象。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,突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。诗人所欣赏的,不是热闹喧嚣的菊花,而是宁静淡泊的秋水白云,这体现了诗人高雅的情趣和淡泊的心境。

全诗语言清新自然,意境优美,表达了诗人对秋景的喜爱之情,以及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。诗中既有登高望远的开阔,又有赏月饮酒的雅兴,更有对秋水白云的怜爱,将诗人丰富的情感融入到秋景之中,使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。

林亦之[宋代]

(1136—1185)宋福州福清人,字学可,号月渔,一号网山。林光朝高弟,继光朝讲学于莆之红泉。赵汝愚帅闽,荐于朝,命未下而卒。有《论语考工记》、《毛诗庄子解》、《网山集》等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b5edf109b81aad744a7a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