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谁天外哭声长,有客归程何太忙。
同爨情亲如五服,升堂义重比诸郎。
昔人浇薤蒸梨事,即我沧家泛宅傍。
叹息白头陶母意,中秋三日转凄凉。
大家都搜:
稚春母郑氏挽词译文
是谁在遥远的天边发出如此悲痛的哭声? 有位客人匆匆踏上归途,为何如此匆忙? 我们之间如同家人般亲密,情谊深厚,如同穿同一件丧服的亲人。 您待我如同自己的儿子一般,恩情深重。 过去浇薤蒸梨的典故,如今发生在我居住的沧家附近。 令人叹息陶母教子的情怀,在这中秋节后三日,更显凄凉。
稚春母郑氏挽词注释
稚春母郑氏挽词讲解
这首诗是林亦之为郑氏夫人写的挽词,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怀念之情。
首联以疑问开篇,渲染了一种悲伤的气氛,是谁家在遥远的地方传来哭声,一位客人归途匆忙。奠定了全诗的基调。
颔联则转入对逝者品德和恩情的赞颂,诗人回忆了与郑氏夫人亲如家人的情谊,以及她对自己如同亲生儿子般的关爱。 “同爨情亲如五服,升堂义重比诸郎”两句,用“五服”和“诸郎”来比喻,极言郑氏待诗人情谊之深。
颈联引用典故,表达了对逝者离去的哀痛,用“浇薤蒸梨”和“泛宅傍”两个意象,暗示了丧事就在自己身边发生,加深了悲伤的情感。
尾联则以陶母的典故作结,表达了诗人对逝者教子有方的敬佩,以及中秋时节的凄凉之感。诗人将郑氏夫人比作陶母,表达了对她贤德的赞美,也暗示了对失去这样一位长辈的惋惜。中秋佳节本是团圆的日子,但因逝者的离去,更显得凄凉。
全诗语言质朴,情感真挚,通过对逝者生前恩情的追忆和典故的运用,表达了诗人深切的哀悼之情。同时,诗中也蕴含着对传统美德的赞扬和对人生的思考。
诗词大全
别人正在查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817a4a61bb4c3da29134.html
联系邮箱: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