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刘崧的诗>送孙景贤归江东>

送孙景贤归江东,刘崧送孙景贤归江东全诗,刘崧送孙景贤归江东古诗,送孙景贤归江东翻译,送孙景贤归江东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] 刘崧

客有敬亭思,春愁何渺然。
谢公墩上月,已照江西船。
船头花乱飞,酾酒发鸣鼓。
四顾不成欢,悲歌泪如雨。
壮游南海上,曾着从事衫。
骢马青连钱,驰突开巉岩。
南归阻艰难,寄食赣江侧。
多谢尚书公,看客好颜色。
高筵列绮馔,宾客如流云。
舞剑万人却,谈兵四座闻。
年华逐流水,五见杨柳绿。
夜夜梦故山,浮云满岩曲。
兹行未可住,却望江东还。
人散井邑空,鸟啼烟树间。
殷勤候高堂,次第访邻里。
山栗与木瓜,离离照烟紫。
放船弄明月,蹑屐凌翠微。
春风久相待,吹老薜萝衣。
南平二月暮,惆怅忽成别。
把臂共论心,知君有奇节。
东游我所愿,远作秋风期。
却携采石酒,高咏敬亭诗。

送孙景贤归江东译文

有客人怀着对敬亭山的思念,那春愁是多么渺茫啊。谢公墩上的月光,已经照耀着你返回江西的船只。

船头花瓣纷乱飞舞,斟满酒,敲起鼓,为你送行。四处顾盼,却无法感到欢快,悲歌高唱,泪如雨下。

你曾壮志凌云,远游南海,还穿上了从事的官服。骑着带有青色连钱花纹的骏马,奔驰着开辟险峻的山路。

南归之路阻碍重重,你只能寄食在赣江边。多谢尚书大人,看得起你这落魄的客人,给予你良好的待遇。

高高的宴席上摆满了精美的食物,宾客多得像流动的云彩。你舞起剑来,能吓退万人,谈论起兵法,满座皆惊。

年华像流水般逝去,我已经五次看到杨柳变绿。夜夜梦见故乡的山,浮云笼罩着山间的弯曲之处。

这次出行不能久留,却又遥望你返回江东。那里人烟稀少,村落空旷,只有鸟儿在烟雾弥漫的树林间啼叫。

你要殷勤地问候家中的高堂老母,依次拜访乡里的邻居。山栗和木瓜,红红绿绿,在紫色的烟雾中若隐若现。

放开船只,在明月下尽情游玩,穿上木屐,登上翠绿的山峰。春风已经等待你很久了,都快把你的薜萝衣吹老了。

在南平二月将尽的时候,忽然要和你告别,心中惆怅不已。握着你的手臂,一起倾诉心声,我知道你有着不凡的节操。

东游也是我所希望的,期待着在秋风中与你再次相会。到时要带着采石的酒,高声吟唱敬亭山的诗篇。

送孙景贤归江东注释

  • 孙景贤:诗人朋友,将要返回江东。
  • 敬亭思:指对敬亭山的思念。敬亭山在安徽宣城,是著名的风景名胜。
  • 谢公墩:在江西赣州,相传是东晋谢安游览过的地方。
  • 从事衫:古代官员的服装。从事,官名。
  • 连钱:指马身上的花纹,形状像连接在一起的铜钱。
  • 巉岩:险峻的山石。
  • 寄食:寄人篱下,依靠他人生活。
  • 赣江:江西省的主要河流。
  • 尚书公:指当时在赣州任职的尚书。
  • 绮馔:精美的食物。
  • 五见杨柳绿:指已经过了五年。
  • 岩曲:山间的弯曲之处。
  • 井邑:村庄,城镇。
  • 烟树:笼罩在烟雾中的树林。
  • 殷勤:恳切,周到。
  • 高堂:指父母。
  • 次第:依次。
  • 离离:形容果实繁盛的样子。
  • 烟紫:指笼罩在烟雾中的紫色。
  • 蹑屐:穿着木屐。
  • 凌翠微:登上翠绿的山峰。翠微,山色青翠的样子。
  • 薜萝衣:用薜荔和女萝编织的衣服,形容隐士的服装。
  • 南平:地名,在福建省。
  • 把臂:拉着手臂,表示亲近。
  • 奇节:不凡的节操。
  • 采石:地名,在安徽省,以产美酒闻名。
  • 敬亭诗:指描写敬亭山的诗歌,这里泛指歌颂山水风光的诗歌。

送孙景贤归江东讲解

这首诗是诗人刘崧送别朋友孙景贤返回江东时所作。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依依不舍之情,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漂泊不定的感慨。

首联点明送别的主题,表达了朋友对故乡敬亭山的思念之情,以及诗人淡淡的愁绪。颔联描写送别的场景,渲染了离别的气氛。颈联追忆朋友的往事,赞扬了他的才华和气节,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敬佩之情。颈联感慨时光流逝,抒发了思乡之情。尾联表达了对朋友的祝愿和期盼,以及自己也想东游的愿望。

整首诗语言流畅自然,情感真挚动人,既有对朋友的深情厚谊,也有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,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。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,如“敬亭山”、“谢公墩”、“花”、“雨”、“杨柳”、“浮云”、“山栗”、“木瓜”、“明月”、“春风”等,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优美而略带忧伤的意境。诗中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,如朋友的“壮游南海”与自己“寄食赣江侧”,朋友的“舞剑万人却,谈兵四座闻”与自己的“年华逐流水”,这些对比更突显了诗人对朋友的赞赏和对自己的感慨。

刘崧[]

(1321—1381)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,原名楚,字子高。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,授兵部职方司郎中,迁北平按察司副使。坐事谪输作,寻放归。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,擢吏部尚书。寻致仕归。次年,复征为国子司业,卒于官。谥恭介。博学工诗,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。有《北平八府志》、《槎翁诗文集》、《职方集》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c6872ae56ff5467386f3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