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焘的诗>信相院水月亭>

信相院水月亭,李焘信相院水月亭全诗,李焘信相院水月亭古诗,信相院水月亭翻译,信相院水月亭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李焘

水中之月不可取,收揽结成湖上亭。
天光沉沉射虚白,夜色耿耿含空青。
曷来穷冬所见异,但有破块黏枯萍。
吾心皎洁竟何似,本自无物谁当铭。

信相院水月亭译文

水中的月亮虚幻不可捉摸,我将它收揽起来,在湖上建成了这座水月亭。天光沉静地照耀着亭子的虚白,夜色明亮地笼罩着天空的青色。为何到了寒冷的冬天,所见景象变得如此不同?只见残破的土块和黏着的枯萎浮萍。我的内心皎洁无暇,究竟像什么呢?本来就空无一物,又该让谁来铭记呢?

信相院水月亭注释

  • 信相院:寺庙名。
  • 水月亭:亭名,因水中月影而得名。
  • 收揽:聚集,收集。
  • 天光:天空的光芒。
  • 沉沉:深沉,寂静。
  • 虚白:指亭子的空旷洁白。
  • 耿耿:明亮的样子。
  • 空青:指天空的青色。
  • 曷来:为何。
  • 穷冬:寒冷的冬天。
  • 破块:破碎的土块。
  • 黏:粘附。
  • 枯萍:枯萎的浮萍。
  • 皎洁:洁白明亮,比喻纯洁的心境。
  • 竟:究竟。
  • 无物:指空无一物,佛教用语,指不执着于外物。
  • 谁当铭:谁来铭记。表示不求名利,不留痕迹。

信相院水月亭讲解

这首诗是李焘在信相院水月亭所作,借景抒情,表达了他淡泊名利、追求内心空明澄澈的思想境界。

诗的前四句描绘了水月亭的景色。“水中之月不可取,收揽结成湖上亭”,诗人以虚幻的水中月亮起兴,转而写实,将不可捉摸的月影化为实实在在的亭子,构思奇特。“天光沉沉射虚白,夜色耿耿含空青”,进一步描绘水月亭在天光月色下的景象,烘托出一种静谧空灵的氛围。

接下来的两句“曷来穷冬所见异,但有破块黏枯萍”,笔锋一转,描写了冬天萧瑟的景象,与前文的明朗形成对比。诗人感叹冬日所见与往日不同,只有残破的土块和枯萎的浮萍,暗示了世事变迁、人生无常。

最后两句“吾心皎洁竟何似,本自无物谁当铭”,诗人直抒胸臆,表达了自己内心皎洁纯净,像一轮明月般澄澈。既然内心本就空无一物,不着一丝尘埃,又何必在意世人的评价和赞誉呢?诗人以反问作结,更显其超脱尘世、淡泊名利的胸怀。

全诗语言朴素自然,意境深远,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。通过对水月亭景色的描写和对内心世界的剖析,展现了诗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、不为外物所累的高尚情操。这与佛教禅宗的“空”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,体现了诗人对佛学的理解和感悟。

李焘[宋代]

(1115—1184)眉州丹棱人,字仁甫、子真,号巽岩。高宗绍兴八年进士。十二年,始调华阳主簿。历官至礼部侍郎。孝宗淳熙十一年,以敷文阁学士致仕。卒谥文简。以名节、学术著称,长于吏治,关心民瘼,然终未获大用。博览典籍,著述宏富。纂修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,用力四十年始成,取材广泛,考订精核。又有《易学》、《春秋学》、《六朝通鉴博议》、《说文解字五音韵谱》及文集等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c66411c7153a46756a26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