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焘的诗>观施氏芍药呈同游者>

观施氏芍药呈同游者,李焘观施氏芍药呈同游者全诗,李焘观施氏芍药呈同游者古诗,观施氏芍药呈同游者翻译,观施氏芍药呈同游者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李焘

怪底吹残万点红,余妍都在此花中。
攀枝未许风流尽,振袂还知结习空。
杳杳人谁赠南园,菲菲身恐堕仙宫。
乞将新雨酬佳丽,始信青春不负公。

观施氏芍药呈同游者译文

怪不得百花凋残,万点红色都已消逝,原来所有的美丽都汇聚在这芍药花中。 想要攀折花枝,恐怕我的风流情怀还未消尽,抖动衣袖,才知晓尘世的习气已经空了。 这幽静的南园,不知是谁赠送的?这芬芳的芍药,恐怕是从仙宫坠落凡尘。 请用新雨来酬谢这美丽的芍药花,这才相信青春没有辜负这位爱花的主人。

观施氏芍药呈同游者注释

  • 施氏:指芍药园的主人,姓施。
  • 怪底:怪不得,原来是。
  • 吹残万点红:指其他花朵凋零。
  • 余妍:剩余的美丽。
  • 风流尽:指人的风流情怀消尽。
  • 振袂:抖动衣袖。
  • 结习空:佛教用语,指尘世的习气已经消除。
  • 杳杳:幽静的样子。
  • 南园:指芍药园。
  • 菲菲:形容花香浓郁。
  • 堕仙宫:指芍药花的美丽如同从仙宫坠落。
  • 酬:酬谢,报答。
  • 佳丽:美丽的芍药花。
  • 青春不负公:指青春没有辜负这位爱花的主人。

观施氏芍药呈同游者讲解

这首诗是诗人李焘观赏施氏芍药园中的芍药花时,写给同游者的。诗歌通过描写芍药花的美丽,表达了诗人对芍药花的喜爱之情,以及对人生的感悟。

首联“怪底吹残万点红,余妍都在此花中”,诗人点明了芍药花盛开的背景,是因为其他花朵都已凋零,芍药花才显得格外美丽。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人生的看法,即人生总有起落,只有经历过挫折,才能更加珍惜美好的事物。

颔联“攀枝未许风流尽,振袂还知结习空”,诗人描写了自己想要攀折花枝的冲动,但又意识到自己的风流情怀还未消尽。通过“振袂”的动作,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摆脱尘世束缚的愿望。

颈联“杳杳人谁赠南园,菲菲身恐堕仙宫”,诗人设问,这幽静的南园是谁赠送的?这芬芳的芍药花恐怕是从仙宫坠落的吧?这两句诗进一步描写了芍药花的美丽和珍贵,也表达了诗人对芍药花主人施氏的敬佩之情。

尾联“乞将新雨酬佳丽,始信青春不负公”,诗人希望用新雨来酬谢这美丽的芍药花,这才相信青春没有辜负这位爱花的主人。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芍药花和施氏的赞美之情,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积极态度,即要珍惜青春,热爱生活,才能不辜负自己的人生。

总而言之,这首诗语言优美,意境深远,表达了诗人对芍药花的喜爱之情,以及对人生的感悟。诗歌通过描写芍药花的美丽,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积极态度,即要珍惜青春,热爱生活,才能不辜负自己的人生。

李焘[宋代]

(1115—1184)眉州丹棱人,字仁甫、子真,号巽岩。高宗绍兴八年进士。十二年,始调华阳主簿。历官至礼部侍郎。孝宗淳熙十一年,以敷文阁学士致仕。卒谥文简。以名节、学术著称,长于吏治,关心民瘼,然终未获大用。博览典籍,著述宏富。纂修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,用力四十年始成,取材广泛,考订精核。又有《易学》、《春秋学》、《六朝通鉴博议》、《说文解字五音韵谱》及文集等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13b2a35f2d10ce29f42c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