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卢谌的诗>赠刘琨诗二十首 十八>

赠刘琨诗二十首 十八,卢谌赠刘琨诗二十首 十八全诗,卢谌赠刘琨诗二十首 十八古诗,赠刘琨诗二十首 十八翻译,赠刘琨诗二十首 十八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魏晋] 卢谌

爰造异论。
肝胆楚越。
惟同大观。
万涂一辙。
死生既齐。
荣辱奚别。
处其玄根。
廓焉靡结。

赠刘琨诗二十首 十八译文

于是产生了不同的议论,如同肝胆与楚越般相异。只有在宏大的视野下才能达成一致,万千途径最终归于同一条道路。既然已经看透生死并无差别,又何必在意荣辱的区别呢?安处于玄妙的根本,心胸开阔无所拘束。

赠刘琨诗二十首 十八注释

  • 爰:于是,乃。
  • 造:产生,开始。
  • 异论:不同的议论,指不同的看法。
  • 肝胆楚越:比喻关系疏远,如同肝胆与楚国、越国一样。楚越:指楚国和越国,两国相距遥远。
  • 惟:只有。
  • 同大观:共同的宏大视野。大观:宏大的景象或观点。
  • 万涂一辙:比喻途径不同,但最终归于同一目标。涂:道路。辙:车轮的印迹,比喻道路。
  • 死生既齐:既然已经把生死看作一样。齐:等同,一样。
  • 荣辱奚别:又何必区分荣辱呢?奚:何,疑问词。
  • 处其玄根:安处于玄妙的根本。玄根:指玄妙的根源,道家思想的本源。
  • 廓焉靡结:心胸开阔,没有束缚。廓焉:开阔的样子。靡结:没有拘束,没有结滞。

赠刘琨诗二十首 十八讲解

这首诗是卢谌赠给刘琨的诗作,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,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。诗中强调了不同观点最终可以归于一致,生死荣辱都不必过于在意,要安于本源,心胸开阔。

  • “爰造异论。肝胆楚越。”这两句说明了当时存在着不同的议论,而且这些议论就像肝胆与楚越一样,差异巨大,难以调和。这可能是指当时社会上各种思潮的涌动,人们对各种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。

  • “惟同大观。万涂一辙。”这两句则表达了作者的观点,认为只有站在宏大的视野下,才能发现各种不同的途径最终都会归于同一条道路。这是一种包容和统一的思想,也是道家思想的体现。

  • “死生既齐。荣辱奚别。”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作者的超脱思想。既然已经看透了生死并无差别,那么荣辱也就不值得在意了。这是一种看淡世俗名利的态度,也是道家思想中“齐物”观点的体现。

  • “处其玄根。廓焉靡结。”这两句表达了作者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。安处于玄妙的根本,心胸开阔,没有任何束缚,这是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,体现了道家思想对作者的影响。诗歌语言简洁,意境深远,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。

卢谌[魏晋]

卢谌(284─351),字子谅,范阳涿(今属河北涿县)人,晋代文学家。曹魏司空卢毓曾孙。西晋卫尉卿卢珽之孙,尚书卢志长子。晋朝历任司空主簿、从事中郎、幽州别驾。后赵、冉魏时官至侍中、中书监。卢谌最初担任太尉椽。311年,洛阳失陷,随父北依刘琨,途中被刘粲所掳。312年,辗转归于姨父刘琨,受到青睐。318年,刘琨为匹磾所拘。期间,卢谌与刘琨以诗相互赠答,写有《答刘琨诗二首》《赠刘琨诗二十首》。350年,冉闵诛石氏、灭后赵,卢谌在冉魏任中书监,后在襄国遇害。时年67岁。卢谌为人清敏、才思敏捷,喜读老庄,又善于写文章。他著有《祭法》《庄子注》及文集十卷,其中有些诗篇流传至今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c4e212c7e49b395f2149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