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刘兼的诗>秋夕书事>

秋夕书事,刘兼秋夕书事全诗,刘兼秋夕书事古诗,秋夕书事翻译,秋夕书事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刘兼

摇落江天万木空,雁行斜戛塞垣风。
征闺捣月离愁远,旧馆眠云旅梦通。
郢客岂能陪下里,皋禽争肯恋樊笼。
此心旷荡谁相会,尽在南华十卷中。

秋夕书事译文

秋风摇落,江天一片空旷,无数树木的叶子飘零凋谢。雁群斜飞,鸣叫声戛然而止,塞外的风呼啸而来。远离家乡的女子在闺房里捣衣,思念远方征人的离愁别绪悠长深远。住在荒废的旅馆里,梦中与白云相伴,思乡的梦境畅通无阻。像我这样高雅的人,怎能和那些平庸的俗人为伍?高飞的鸟儿,又怎肯留恋那狭小的樊笼?我这颗旷达的心,又能与谁相知相会呢?所有的寄托,都在那部《南华经》的十卷之中了。

秋夕书事注释

  • 摇落: 草木凋零。
  • 江天: 江上的天空,指开阔的景象。
  • 万木空: 形容秋天树木凋零,叶子都掉光了。
  • 雁行: 指雁群。
  • 斜戛: 雁鸣声突然停止。戛,停止。
  • 塞垣: 边塞的城墙。
  • 征闺: 远离家乡的女子闺房。
  • 捣月: 指妇女在月光下捣衣。古人认为捣衣声能传到远方,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。
  • 离愁: 离别之愁。
  • 旧馆: 荒废的旅馆。
  • 眠云: 梦中与白云相伴。形容隐居或漂泊的生活。
  • 旅梦通: 旅居在外的梦境畅通无阻,多指思乡之梦。
  • 郢客: 指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。这里比喻高雅的人。
  • 下里: 指《下里巴人》,比喻平庸的俗人。
  • 皋禽: 指生活在水泽边的高飞的鸟。这里比喻有志向的人。皋,水边。
  • 樊笼: 关鸟的笼子,比喻束缚人的事物。
  • 旷荡: 旷达,胸怀开阔。
  • 南华: 指《南华经》,即《庄子》。庄子,名周,战国时期宋国蒙人,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。

秋夕书事讲解

这首诗是刘兼在秋夜抒发个人情怀的作品。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萧瑟景象,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、不愿与俗人为伍的孤高情怀。

首联描绘了一幅萧瑟的秋景图:秋风吹动,树叶凋零,江天一片空旷,雁群斜飞,鸣叫声戛然而止,塞外的风呼啸而来,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。

颔联描写了思妇的离愁和旅人的孤寂:远离家乡的女子在闺房里捣衣,思念远方征人的离愁别绪悠长深远;住在荒废的旅馆里,梦中与白云相伴,思乡的梦境畅通无阻。这两句写出了两种不同的离愁别绪,更加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。

颈联以比喻的手法,表达了诗人不愿与俗人为伍的孤高情怀:像我这样高雅的人,怎能和那些平庸的俗人为伍?高飞的鸟儿,又怎肯留恋那狭小的樊笼?诗人以“郢客”自比,以“下里”比喻俗人,以“皋禽”自喻,以“樊笼”比喻官场,表达了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决心。

尾联点明了诗人的精神寄托:我这颗旷达的心,又能与谁相知相会呢?所有的寄托,都在那部《南华经》的十卷之中了。诗人感到世间难觅知音,于是将自己的精神寄托于《庄子》这部道家经典之中,寻求心灵的慰藉。

总而言之,这首诗以景衬情,情景交融,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、孤芳自赏的复杂情感。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,如比喻、反问等,使得诗歌更富于表现力。

刘兼[唐代]

刘兼,[约公元九六0年前后在世](即约周末宋初间前后在世)字不详,长安人,官荣州刺史。兼著有诗一卷,(《全唐诗》)传于世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0ea9c32b7708f020aa8e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