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德裕的诗>重忆山居六首>

重忆山居六首,李德裕重忆山居六首全诗,李德裕重忆山居六首古诗,重忆山居六首翻译,重忆山居六首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李德裕

山谷才浮芥,中园已滥觞。
逶迤过竹坞,浩淼走兰塘。
夜静闻鱼跃,风微见雁翔。
从兹东向海,可泛济川航。

重忆山居六首译文

山谷中的水流,开始时仅像漂浮的芥子般微小,园中的积水已经像酒杯里满溢的酒那样多了。水流蜿蜒曲折地流过竹林掩映的山坳,浩浩荡荡地奔向长满兰草的池塘。夜深人静时,可以听到鱼儿跳跃的声音,微风吹拂时,可以看到雁群飞翔的身影。从此,这股水流向东流入大海,可以用来航行,成为济渡河川的航道。

重忆山居六首注释

  • 山谷才浮芥: 山谷中的水流,开始时像漂浮的芥子那样微小。芥,芥菜籽,比喻极小之物。
  • 中园已滥觞: 园中的积水已经像酒杯里满溢的酒那样多了。滥觞,指江河发源的地方水很小,只能浮起酒杯。这里比喻水势渐大。
  • 逶迤: 弯弯曲曲延伸的样子。
  • 竹坞: 竹林掩映的山坳。坞,四面高中间低的地方。
  • 浩淼: 水势广阔无边的样子。
  • 兰塘: 长满兰草的池塘。
  • 从兹: 从此,自此。
  • 东向海: 向东流入大海。
  • 济川航: 济渡河川的航道。济,渡。

重忆山居六首讲解

这首诗描绘了山居环境中的水流变化,以及由此引发的联想。诗人以细腻的笔触,生动地描绘了山谷水流从细小到壮大的过程,以及水流经过不同地貌所呈现的不同景象。

首联“山谷才浮芥,中园已滥觞”是总起,点明了水流变化的起始和发展。水流最初在山谷中细小得像芥子,但经过积聚,在园中已经能够使酒杯漂浮,可见水势已有所增长。

颔联“逶迤过竹坞,浩淼走兰塘”描绘了水流经过的具体场景。水流蜿蜒曲折地流过竹林掩映的山坳,又浩浩荡荡地奔向长满兰草的池塘。诗人用“逶迤”和“浩淼”两个词,将水流的动态和水势的壮阔描绘得淋漓尽致。

颈联“夜静闻鱼跃,风微见雁翔”则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,展现了山居环境的生机和活力。夜深人静时,可以听到鱼儿跳跃的声音,微风吹拂时,可以看到雁群飞翔的身影。这些细节描写,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内容,也增添了诗歌的意境。

尾联“从兹东向海,可泛济川航”是诗人对水流未来的展望。诗人想象这股水流最终将汇入大海,成为济渡河川的航道。这不仅是对水流生命力的赞美,也寄托了诗人希望有所作为的抱负。

全诗语言清新自然,意境优美,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,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。诗中对水流变化的描写,也蕴含着事物发展变化的哲理,给人以启迪。

李德裕[唐代]

李德裕(787—849),字文饶,唐代赵郡赞皇(今河北赞皇县)人,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。唐文宗时,受李宗闵、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,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。太和七年,入相,复遭奸臣郑注、李训等人排斥,左迁。唐武宗即位后,李德裕再度入相,执政期间外平回鹘、内定昭义、裁汰冗官、协助武宗灭佛,功绩显赫。会昌四年八月,进封太尉、赵国公。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。后唐宣宗即位,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,五贬为崖州司户。李德裕两度为相,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,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,两次为相7年3个月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2c0d1796e22c2b9a7a7c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