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林亦之的诗>戏题稚春杜少陵诗集>

戏题稚春杜少陵诗集,林亦之戏题稚春杜少陵诗集全诗,林亦之戏题稚春杜少陵诗集古诗,戏题稚春杜少陵诗集翻译,戏题稚春杜少陵诗集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林亦之

十年萧萧去武林,橐中唯有谪仙吟。
君今失意还山窟,少陵诗集如明月。
自怪平生每相似,穷愁嗜好亦如许。
饭颗山头旧相逢,安得娟娟同处所。
故人语我明年冬,或骑大马长安中。
或倚书楼头如蓬,即见双剑终然同。
我闻此语欢且剧,视剧状貌如其笔。
两目津津可终遁,此物应藏月鱼室。
月鱼文字非时好,已问菟裘吾将老。
绿烟亭下黄花时,两手抱取归柴扉。

戏题稚春杜少陵诗集译文

我离别杭州已经十年,一片萧瑟之感。行囊中只有李白的诗歌相伴。你如今失意归隐山林,而杜甫的诗集就像明月一样照亮你的生活。我奇怪自己平生与你如此相似,穷困愁苦和爱好都和你一样。我们曾在饭颗山相遇,何时才能像明月一样在同一处所相聚呢?

老朋友告诉我,明年冬天,或许你骑着高头大马在长安城中,或许你蓬头垢面地靠在书楼里。即使如此,我们两人终究会像双剑合璧一样重逢。我听了这些话,高兴极了,想象着你神采飞扬的样子,仿佛亲眼所见。我恨不得立刻隐遁,将你的神情藏到月鱼室中。

如今人们并不喜欢月鱼文字这种风格,我已经打算告老还乡。等到绿烟亭下菊花盛开的时候,我要双手抱着杜甫的诗集回到柴门。

戏题稚春杜少陵诗集注释

  • 戏题:玩笑地题写。
  • 稚春:指作者的朋友。
  • 杜少陵:即杜甫,字子美,因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,故称杜工部,又因居长安少陵,故称杜少陵。
  • 萧萧:寂寞萧瑟的样子。
  • 武林:杭州的别称。
  • 橐(tuó):口袋。
  • 谪仙:指李白,唐玄宗曾称他为“谪仙人”。
  • 少陵诗集:指杜甫的诗集。
  • 山窟:指隐居的地方。
  • 饭颗山:传说杜甫曾在此山拾橡栗充饥。
  • 娟娟:美好。
  • 处所:地方。
  • 菟裘(tú qiū):古代隐士所居住的地方,指退隐。
  • 绿烟亭:亭名,具体地点不详。
  • 黄花时:指菊花盛开的时候。
  • 柴扉:用树枝等编成的简陋的门。
  • 长安:唐朝首都。
  • 蓬:形容头发散乱的样子。
  • 双剑:比喻两个人,表示友情深厚。
  • 剧:更加,非常。
  • 状貌:容貌,神态。
  • 笔:指生动的描绘。
  • 津津:形容水液涌出。
  • 遁:逃遁,指隐居。
  • 月鱼室:藏书之处。
  • 月鱼文字:指冷僻、不流行的文字风格。
  • 非时好:不是当今流行的。

戏题稚春杜少陵诗集讲解

这首诗是林亦之戏赠友人稚春的,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共同命运的感慨。

诗歌前半部分,诗人先追忆自己和友人远离繁华的杭州,各自漂泊的生活。然后,以李白的诗和杜甫的诗集来比喻两人的精神寄托。诗人感叹自己和友人的境遇相似,都穷困潦倒,却又有着相同的爱好。两人曾经在饭颗山相遇,诗人渴望能再次相聚,像明月一样长久相伴。

诗歌后半部分,诗人转述朋友的预言,憧憬着两人未来重逢的场景。即使两人境遇不同,一个飞黄腾达,一个穷困潦倒,但他们的友谊依然不变。诗人听到这些话后非常高兴,仿佛亲眼看到了友人神采飞扬的样子。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隐居的愿望,并打算带着杜甫的诗集回到家乡,以此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。

全诗语言朴实自然,情感真挚动人。诗人将自己和友人的命运与杜甫的诗集联系起来,表达了对杜甫的敬佩之情,也体现了两人对理想的共同追求。同时,诗中也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。

林亦之[宋代]

(1136—1185)宋福州福清人,字学可,号月渔,一号网山。林光朝高弟,继光朝讲学于莆之红泉。赵汝愚帅闽,荐于朝,命未下而卒。有《论语考工记》、《毛诗庄子解》、《网山集》等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0fe46558e388479010f3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