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陆釴的诗>次韵文量留别之作时文量有俵马之役(三首)>

次韵文量留别之作时文量有俵马之役(三首),陆釴次韵文量留别之作时文量有俵马之役(三首)全诗,陆釴次韵文量留别之作时文量有俵马之役(三首)古诗,次韵文量留别之作时文量有俵马之役(三首)翻译,次韵文量留别之作时文量有俵马之役(三首)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] 陆釴

和林匹马百斤茶,羸小如羊不受挝。
内地百年蕃字育,春原一片总云霞。
伤心远地无偿力,失喜当官印有花。
好念穷檐残枥下,尚余疮尾啄寒鸦。

次韵文量留别之作时文量有俵马之役(三首)译文

你带着朝廷赏赐的良马和大量的茶叶离去,我只能用诗来相送。那些马匹膘肥体壮,一匹就价值百斤茶叶,而我瘦弱得像只羊,无力承担任何负担。

这些马匹在中原腹地已经饲养了上百年,上面都烙着代表朝廷的少数民族文字,春天里,它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腾,景象壮丽,像一片片云霞。

我伤心的是你远离家乡,无力报效朝廷,欣喜的是你身居要职,官印上印着美丽的花纹。

请你好好想想那些居住在破旧房屋、马厩里只剩下残破木料的穷苦百姓吧,他们还在寒冷的冬天里,忍受着饥饿,像乌鸦一样啄食着残羹冷炙。

次韵文量留别之作时文量有俵马之役(三首)注释

  • 次韵:依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作诗。
  • 文量:人名,作者的朋友。
  • 俵马之役:指朝廷派发马匹的任务。
  • 和林:指元朝的首都哈剌和林,这里泛指朝廷赏赐的良马。
  • 挝(zhuā):击打,这里指负担、承担。
  • 蕃字育:指马匹身上烙着的代表朝廷的少数民族文字。
  • 春原:春天的草原。
  • 云霞:形容马匹奔腾的壮丽景象。
  • 偿力:报效朝廷的能力。
  • 印有花:指官印上的花纹,象征官职显赫。
  • 穷檐:破旧的房屋。
  • 残枥(lì):残破的马槽,这里指简陋的马厩。
  • 疮尾:指马匹因长期劳役而受伤的尾部,这里指穷苦百姓的困苦境地。
  • 啄寒鸦:形容在寒冷的冬天里,穷苦百姓像乌鸦一样寻找食物,忍受饥饿。

次韵文量留别之作时文量有俵马之役(三首)讲解

这首诗是陆釴为送别友人文量而作。诗中既有对友人奉命离去的惜别之情,也有对友人身居要职的欣喜,更重要的是,诗人通过描写良马与穷苦百姓的对比,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朝廷的期望。

首联写送别之事,点明友人奉命带着良马和茶叶离去,诗人自身却瘦弱无力,只能以诗相送,表达了淡淡的无奈之情。

颔联描写良马的优良品质和壮丽景象,暗示朝廷对马匹的重视,也为下文的对比埋下伏笔。

颈联转而抒情,一方面表达了对友人远离家乡,难以报效朝廷的惋惜,另一方面又对友人身居要职,官运亨通表示欣慰。

尾联笔锋一转,将视线投向那些居住在破旧房屋、生活困苦的百姓,他们就像受伤的马匹一样,在寒冷的冬天里艰难求生,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,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对朝廷能够关注民生,减轻百姓负担的期望。

全诗语言朴实,情感真挚,通过对良马与穷苦百姓的对比,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,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。

陆釴[]

陆釴(1495年-1534年),字举之,号少石子。浙江鄞县人。明正德十六年(1521年)杨维聪榜进士第二人。授翰林编修。嘉靖初年,“大礼”议起,陆釴以忤当权者被贬为湖广佥事,转山东副使督学政。当时,山东无通志,陆釴叹道:“周公孔子,百世之师,六经斯文之祖,泰山五岳之宗,此一方文献,而天下古今事备焉,志奚可废。”乃编辑成书。而陆釴由此患病去世。陆釴他锐志问学,尽览经史百家,为文奥衍宏畅,诗则温醇而典婉,有晋唐之风。著有《少石子集》十三卷等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0b1ee9111d1bbd2a63bf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