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来鹄的诗>山中避难作>

山中避难作,来鹄山中避难作全诗,来鹄山中避难作古诗,山中避难作翻译,山中避难作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来鹄

山头烽火水边营,鬼哭人悲夜夜声。
唯有碧天无一事,日还西下月还明。

山中避难作译文

山头上燃起烽火,水边驻扎着军队,鬼哭狼嚎,人们悲伤的声音,夜夜都能听到。只有那碧蓝的天空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,太阳依旧西落,月亮依旧东升。

山中避难作注释

  • 烽火:古时边境报警的烟火。
  • 营:军营,军队驻扎的地方。
  • 鬼哭人悲:形容战争带来的惨状。
  • 碧天:青天,蓝天。
  • 无一事:好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。
  • 还:仍然,依旧。

山中避难作讲解

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山中避难所见到的凄惨景象。诗人用简洁的语言,对比鲜明的手法,表达了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。

首联“山头烽火水边营,鬼哭人悲夜夜声”直接点明战乱的背景。烽火和军营,暗示着战争的爆发和蔓延;鬼哭和人悲,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。这两句诗,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,营造了一种恐怖、压抑的氛围。

末联“唯有碧天无一事,日还西下月还明”则将笔锋转向天空,用“碧天”的平静和“日”、“月”的运行,与战乱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。这种对比,不仅突出了战争的残酷,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。即使人间经历苦难,自然规律依然不变,光明终将到来。

全诗语言朴实,却饱含深情,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强烈期盼。诗中既有对现实的描绘,也有对未来的期盼,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。

来鹄[唐代]

来鹄(?-883),即来鹏(《全唐诗》作来鹄),唐朝诗人,豫章(今江西南昌市)人。相传来鹏家宅在南昌东湖徐孺子亭边,家贫,工诗,曾自称“乡校小臣”,隐居山泽。师韩柳为文,大中(847-860)咸通(860- 874》间,才名籍甚。举进士,屡试落第。乾符五年(878)前后,福建观察使韦岫召入幕府,爱其才,欲纳为婿,未成。广明元年(880)黄巢起义军攻克长安后,鹏避游荆襄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07f335998878b5f78351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