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刘黻的诗>过柘溪得西字>

过柘溪得西字,刘黻过柘溪得西字全诗,刘黻过柘溪得西字古诗,过柘溪得西字翻译,过柘溪得西字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刘黻

晴雨春无定,东风忽转西。
地肥桑眼大,天暖麦须齐。
食顿寻幽所,舟行畏恶溪。
野禽如避客,飞上半山啼。

过柘溪得西字译文

春日晴雨变幻不定,刚刚还是东风,忽然就转为西风。 土地肥沃桑树的嫩芽长得特别大,天气温暖麦子的麦芒也长得整齐。 停船寻找一个幽静的地方吃午饭,行船在水流湍急的柘溪中感到害怕。 野鸟好像在躲避客人一样,飞到半山腰上啼叫。

过柘溪得西字注释

  • 柘溪:在今江西省修水县西,水流湍急。
  • 桑眼:桑树的嫩芽。
  • 麦须:麦子的麦芒。
  • 食顿:吃午饭。顿,指一顿饭。
  • 幽所:幽静的地方。
  • 恶溪:指水流湍急的溪流。
  • 野禽:野鸟。

过柘溪得西字讲解

这首诗是诗人刘黻途经柘溪时所作,描绘了江南春日多变的天气和乡村景象,也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感受。

首联写春日天气的变化无常。“晴雨春无定,东风忽转西”,诗人以简洁的笔墨,点明了春季气候的特点,晴雨不定,风向转换迅速。这不仅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变化莫测的基调,也暗示了诗人旅途中的一些不确定性。

颔联描写了乡村欣欣向荣的景象。“地肥桑眼大,天暖麦须齐”,土地肥沃,桑树的嫩芽长得特别大,天气温暖,麦子的麦芒也长得整齐。这两句诗通过对桑树和麦子的描写,展现了江南地区土地的肥沃和春季的温暖,以及农作物生机勃勃的景象,充满了浓厚的田园气息。

颈联写诗人旅途中的感受。“食顿寻幽所,舟行畏恶溪”,诗人停船寻找一个幽静的地方吃午饭,行船在水流湍急的柘溪中感到害怕。这两句诗将诗人旅途中的行动和感受融合在一起,既有悠闲自在的一面,也有对险恶环境的担忧。

尾联写诗人所见之景。“野禽如避客,飞上半山啼”,野鸟好像在躲避客人一样,飞到半山腰上啼叫。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,描写了野鸟的活动,一方面表现了山林的幽静,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诗人作为“客”的身份,以及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一种疏离感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,描写细腻生动,将江南春日的美丽景色和诗人旅途中的感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。诗中“东风忽转西”一句,也隐喻了世事变迁,人生无常的哲理。

刘黻[宋代]

(1217—1276)温州乐清人,字声伯,号蒙川、质翁。少读于雁荡山僧寺,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。以上书忤执政,安置南安军。及还,复极言政治得失。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,由学官试馆职。历监察御史,改正字,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、中书舍人。元兵陷临安,陈宜中谋拥二王,迎黻共政,行至罗浮病卒。有《蒙川遗稿》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071aedefbe86ae75967d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