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刘克庄的诗>目眚>

目眚,刘克庄目眚全诗,刘克庄目眚古诗,目眚翻译,目眚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刘克庄

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知天罚一只眼。
异哉野老白露团,烈于贵人寒食散。

目眚译文

每天吃掉三百颗荔枝,竟然不知道上天会降下谴罚,使眼睛生病。真奇怪,乡野老翁身披白露,却比达官贵人服用寒食散还要刚烈。

目眚注释

  • 目眚(shèng):眼病,指眼睛生病,视物不清。
  • 日啖荔枝三百颗:化用苏轼《惠州一绝》中“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”的诗句。
  • 天罚:古人认为疾病是上天对人的惩罚。
  • 一只眼:指眼睛生病。
  • 异哉:奇怪啊。
  • 野老:乡野老翁。
  • 白露团:形容老翁衣衫破旧单薄,仅以白露为伴。
  • 烈:刚烈,这里指身体强健,能忍受寒冷。
  • 贵人:达官贵人。
  • 寒食散:一种魏晋时期流行的药物,服用后身体发热,需以寒食来降温,但长期服用会损害健康。

目眚讲解

这首诗以看似轻松的口吻,实则蕴含着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讽刺。

首联“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知天罚一只眼”,诗人化用苏轼的诗句,表面上说自己大量食用荔枝导致眼疾,似乎是为口腹之欲付出了代价。然而,这并非诗人的本意。他借用“天罚”的说法,暗示世人沉迷于物质享受,却不知潜在的危害。

颔联“异哉野老白露团,烈于贵人寒食散”,笔锋一转,描写了乡野老翁的形象。他们生活清苦,衣衫单薄,却依然精神矍铄,身体强健。这与达官贵人服用寒食散,追求虚幻的温暖,实则损害健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
诗人通过对比,表达了对社会奢靡之风的批判,以及对劳动人民坚韧精神的赞扬。他认为,真正的健康和幸福并非来自物质的堆砌,而是来自健康的体魄和积极的生活态度。同时,也暗含了对统治阶级追求享乐,不顾人民疾苦的讽刺。全诗语言朴实,却意味深长,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。

刘克庄[宋代]

刘克庄(1187~1269) 南宋诗人、词人、诗论家。字潜夫,号后村。福建莆田人。宋末文坛领袖,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,词风豪迈慷慨。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,官位最高,成就也最大。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,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c6ecf5b89c14eb87f1ec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