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刘长卿的诗>王昭君歌>

王昭君歌,刘长卿王昭君歌全诗,刘长卿王昭君歌古诗,王昭君歌翻译,王昭君歌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刘长卿

自矜娇艳色,不顾丹青人。
那知粉绘能相负,却使容华翻误身。
上马辞君嫁骄虏,玉颜对人啼不语。
北风雁急浮云秋,万里独见黄河流。
纤腰不复汉宫宠,双蛾长向胡天愁。
琵琶弦中苦调多,萧萧羌笛声相和。
谁怜一曲传乐府,能使千秋伤绮罗。

王昭君歌译文

她自恃美貌,不把画工放在眼里。哪里知道画像会陷害人,反而使美丽容颜成了祸根。

辞别君王,含泪登上马背,嫁给匈奴,如花美貌对着众人,默默流泪说不出话。

北风劲吹,大雁疾飞,浮云飘动,已是深秋时节,放眼万里,只能看见奔腾的黄河。

纤细的腰身再也得不到汉宫的宠爱,弯弯的眉毛,长久地在胡地天空下忧愁。

琵琶弦中充满了悲苦的曲调,与凄凉的羌笛声相互应和。

有谁怜惜这首流传在乐府中的歌曲,能够使千秋万代的佳丽为之伤心落泪。

王昭君歌注释

  • 自矜:自负,自夸。
  • 娇艳色:娇媚艳丽的容貌。
  • 丹青人:指画工。
  • 相负:辜负,背弃。这里指画像失真,未能如实反映王昭君的美貌。
  • 容华:美丽的容貌。
  • 翻误身:反而耽误了自身。
  • 骄虏:骄横的匈奴人。
  • 玉颜:美丽的容貌。
  • 双蛾:弯弯的眉毛。
  • 胡天: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的天空。
  • 苦调:悲苦的曲调。
  • 萧萧:形容风声凄凉。
  • 羌笛:古代羌族地区的一种乐器,声音凄凉。
  • 乐府:汉代设立的掌管音乐的官署,也指乐府所采集、创作的诗歌。
  • 绮罗:泛指美丽的女子。绮,有花纹的丝织品;罗,一种丝织品。

王昭君歌讲解

《王昭君歌》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作的一首咏史诗。这首诗以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为题材,表达了对王昭君不幸命运的同情,以及对封建社会埋没人才的批判。

诗歌首先描写了王昭君因不肯贿赂画工,画像被丑化,从而被选入冷宫的遭遇,点明了她命运悲剧的起因。“自矜娇艳色,不顾丹青人。那知粉绘能相负,却使容华翻误身。”这几句概括了王昭君的美丽和画工的陷害,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。

接着,诗歌描写了王昭君出塞时的悲凉景象。“上马辞君嫁骄虏,玉颜对人啼不语。北风雁急浮云秋,万里独见黄河流。”诗人用简洁的语言,描绘出王昭君被迫离开故土,远嫁异族的悲惨情景。北风、大雁、浮云、黄河等意象的运用,渲染了悲凉的气氛,突出了王昭君的孤单和无奈。

然后,诗歌描写了王昭君在异乡的愁苦生活。“纤腰不复汉宫宠,双蛾长向胡天愁。”诗人设想了王昭君在匈奴的生活,她再也得不到汉宫的宠爱,只能在异乡的天空下默默地忧愁。

最后,诗歌以乐府歌辞的形式,表达了对王昭君的同情。“琵琶弦中苦调多,萧萧羌笛声相和。谁怜一曲传乐府,能使千秋伤绮罗。”诗人想象王昭君的琵琶声中充满了悲苦的曲调,与羌笛声相互应和,表达了对王昭君的深切同情。同时,诗人也表达了对王昭君的赞美,认为她的故事能够流传千秋,让后世的佳丽为之伤心落泪。

这首诗语言简洁流畅,意境悲凉,情感真挚,具有很强的感染力。它不仅表达了对王昭君不幸命运的同情,也表达了对封建社会埋没人才的批判,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。

刘长卿[唐代]

刘长卿(709—789),字文房,汉族,宣城(今属安徽)人,唐代诗人。后迁居洛阳,河间(今属河北)为其郡望。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。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,苏州长洲县尉,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,知淮西、鄂岳转运留后,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。因刚而犯上,两度迁谪。德宗建中年间,官终随州刺史,世称刘随州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612bbec7b01865885769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