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刘学箕的诗>京师妓李师师也>

京师妓李师师也,刘学箕京师妓李师师也全诗,刘学箕京师妓李师师也古诗,京师妓李师师也翻译,京师妓李师师也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刘学箕

午睡莺惊起。
鬓云偏、鬅松未整,凤钗斜坠。
宿酒残妆无意绪,春恨春愁如水。
谁共说、厌厌情味。
手展流苏腰肢瘦,叹黄金、两钿香消臂。
心事远,仗谁寄。
帘栊渐是槐风细。
对梧桐、清阴满院,夏初天气。
回首春空梨花梦,屈指从头暗记。
叹薄幸、抛人容易。
目断孤鸿沈双鲤,恨萧郎、不寄相思字。
幽恨积,黛眉翠。

京师妓李师师也译文

午睡时被黄莺的啼叫惊醒。鬓发如云,蓬松散乱,发上的凤钗也歪斜欲坠。宿酒未消,残妆也懒得打理,只觉满怀春恨春愁,如流水般绵绵不绝。有谁能与我说说这百无聊赖的滋味呢?

她伸出手,拨弄着流苏,腰肢显得更加纤瘦。叹息着手臂上佩戴的黄金,价值两钿的香镯也渐渐失去了香味。心中的思绪飘向远方,又能托付给谁呢?

帘栊外,槐树的微风渐渐吹来。庭院里,梧桐树的绿荫已经布满,已是初夏时节。回想起春日里如梨花般美好的梦境,掰着手指,从头到尾默默地数着相聚的日子。叹息着那薄情郎,抛弃人是多么容易啊。

极目远眺,孤单的鸿雁沉没,书信也杳无音讯,只恨那萧郎,不肯寄来一句表达相思之情的字句。满腔幽怨积压在心头,只能蹙着那弯弯的黛眉。

京师妓李师师也注释

  • 京师妓李师师: 指北宋都城汴京(今河南开封)的名妓李师师。
  • 刘学箕: 南宋诗人,字君房,号节斋,世称节斋先生。
  • 鬓云: 形容女子浓密如云的鬓发。
  • 鬅松: 头发蓬松散乱的样子。
  • 凤钗: 凤凰形状的头饰。
  • 宿酒: 隔夜的酒。
  • 厌厌: 精神不振,百无聊赖的样子。
  • 流苏: 用丝线或彩线等制成的穗状装饰品。
  • 钿: 古代妇女用金翠珠宝等制成的首饰。
  • 槐风: 槐树开花时节的风。
  • 春空梨花梦: 指美好的春日回忆,如梨花般洁白易逝的梦境。
  • 屈指: 弯着手指计算。
  • 薄幸: 指感情不专一,容易变心的人。
  • 孤鸿沈双鲤: 孤雁沉没,书信断绝。双鲤,指书信。古人常将书信夹在雕刻成鲤鱼形状的木板中传递。
  • 萧郎: 指女子所爱之人,这里指李师师所思念的情人。
  • 黛眉: 用黛画的眉毛,形容女子美丽的眉毛。

京师妓李师师也讲解

这首词描绘了李师师在与情人分别后的幽怨情怀。词人通过细腻的笔触,刻画了李师师午睡醒来后慵懒、愁闷的状态。从蓬松的鬓发、歪斜的凤钗,到无心打理的残妆,都暗示了她内心的失落和惆怅。

词中运用了多个意象来表达李师师的感情。“春恨春愁如水”,用流水比喻绵绵不绝的愁绪;“黄金两钿香消臂”,叹息时光流逝,青春不再;“帘栊渐是槐风细”,点明时节,烘托离愁别绪;“孤鸿沈双鲤,恨萧郎、不寄相思字”,直抒胸臆,表达了对情人的思念和埋怨。

整首词语言优美,意境深远,将李师师的幽怨情怀描写的淋漓尽致,也反映了当时妓女的悲惨命运。词中“叹薄幸、抛人容易”一句,道出了无数被负心人抛弃的女性的心声,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。

刘学箕[宋代]

刘学箕,生卒年均不详(约公元1192年前后,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),字习之,崇安(今福建武夷山市)人,刘子恽之孙。生平未仕,但游历颇广,曾“游襄汉,经蜀都,寄湖浙,历览名山大川,取友于天下”(本集陈以庄跋)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8bcd83fe9726c5208e8e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