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来到汝州,才真正认识了鲁公颜真卿。他崇高的品德应该受到祭祀,英勇的姿态就像神灵一样。
他的事迹和准则虽然与我们相隔遥远,但他的功勋却深深印在百姓心中。回想起当年艰难的时刻,他生逢国家命运多舛之时。
羯族胡人从蓟州和漠北入侵,战马践踏着咸阳和关中。河北一带全都向敌人屈服,只有颜真卿在平原独自挺身而出。
他用蜡丸藏书送信到朝廷,用紧急的军情文书与邻近各州商议。报效国家的心始终如一,孤军奋战,气势再次振作。
兄弟们都有着同样忠义刚烈的节操,生死之间的经历极其悲苦辛酸。已经奇怪朝廷给他的酬劳太少,哪里料到还会一再被贬官。
在江湖上消磨着岁月,在朝廷中与执政者意见不合。宰相的心胸狭窄,猜忌多疑,监军郭英乂的怨恨再次伸张。
同朝为官的人因为嫉妒而相互倾轧,纵容叛贼,使颜真卿的处境艰难困顿。他们总是陷入奸邪的计谋中,一味地想要驯服骄横的人。
吞噬凶险就像踩踏老虎的尾巴,听取意见就像触碰龙的逆鳞。借助别人的手虽然可以称之为智谋,但排挤贤能实在太不仁义。
像苏武那样在匈奴茹毛饮血,令人感到饥饿,像蔺相如那样在渑池会上怒斥秦王。如果被错误地询问是否是长安来的使者,宁愿做叛将的宾客。
一时间保全了伟大的节操,千百年来人们都仰慕他清白高尚的品格。遥想他的神态仿佛就在眼前,但他的足迹早已成为历史。
他的谋略和事迹保存在史书上,他的书法遍布各地的石碑。在评论世事时,我想要结交像他这样的朋友,他的品德值得我们亲近。
怎么能说他已经被黄土埋葬了呢?他的精神比那些白发苍苍的新贵更加令人敬佩。我一心想要学习他的忠义精神,常常希望自己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。
如今虽然遇到了圣明的君主,但我只希望做一个贤良的臣子。只希望能够维护王室的尊严,不敢考虑掌握国家的权力。如果能够戴上獬豸冠,执掌刑法,即使是画麒麟,我也能胜任。
古老的祠堂如今和过去一样,泉水深邃,夜晚也像清晨一样明亮。有谁能像李翰那样,为他撰写传记,将他的事迹与张巡相提并论呢?
瞻仰着颜真卿的画像,我感慨万千,眼泪止不住地流满衣襟。
这首诗是李廌游览颜鲁公祠堂时所作,表达了对颜真卿的崇敬之情。
- 诗歌主题: 诗人通过对颜真卿生平事迹的回顾和赞颂,表达了对颜真卿忠义精神的敬佩,以及自己效法颜真卿、做一个贤良臣子的愿望。
- 艺术特色:
- 用典丰富: 诗中运用了苏武、蔺相如、李翰、张巡等典故,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感。
- 对比鲜明: 诗中将颜真卿的忠义与奸臣的妒忌、叛贼的跋扈进行对比,突出了颜真卿的高尚品格。
- 情感真挚: 诗人对颜真卿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,结尾的“感慨瞻遗像,潸然泪满巾”更是表达了诗人真挚的感情。
- 思想意义: 诗歌赞颂了颜真卿的忠义精神,也表达了诗人希望做一个贤良臣子、报效国家的愿望,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。诗歌告诫人们要学习颜真卿的忠义精神,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