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廌的诗>光化霁景楼>

光化霁景楼,李廌光化霁景楼全诗,李廌光化霁景楼古诗,光化霁景楼翻译,光化霁景楼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李廌

层楼压清汉,初上便忘归。
夕霭藏平野,晴烟漏翠微。
城昏晚鸦集,江静野鸥飞。
何日赋招隐,行吟傍钓矶。

光化霁景楼译文

高耸的楼阁紧靠着浩渺的银河,刚一登上便令人流连忘返。傍晚的云雾笼罩着辽阔的原野,晴朗的烟雾从翠绿的山峦间飘散而出。傍晚时分,乌鸦成群结队地飞向昏暗的城池,平静的江面上,野鸥自由自在地飞翔。不知何时才能写一首《招隐》之赋,一边吟唱,一边漫步在垂钓的江边。

光化霁景楼注释

  • 光化:古县名,在今湖北省光化县一带。
  • 霁景楼:雨后天晴时,景色绝佳的楼阁。
  • 层楼:高楼。
  • 清汉:银河。
  • 忘归:忘记回家。形容景色迷人,使人流连忘返。
  • 夕霭:傍晚的云雾。
  • 平野:广阔的原野。
  • 晴烟:晴天时的烟雾。
  • 翠微:青翠的山峦。
  • 城昏:傍晚时,城池变得昏暗。
  • 晚鸦:傍晚归巢的乌鸦。
  • 集:聚集。
  • 江静:江面平静。
  • 野鸥:野生的鸥鸟。
  • 招隐:召唤隐士,通常指作者有归隐之意。这里指《招隐》这篇赋。
  • 行吟:一边行走,一边吟诗。
  • 钓矶:江边可以垂钓的石头或突出的地方。

光化霁景楼讲解

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光化霁景楼所见的壮丽景色,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。

首联点明地点和感受。“层楼压清汉,初上便忘归”,高耸的楼阁仿佛紧靠着银河,诗人一登上楼,就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,流连忘返。“压”字写出了楼之高,“忘归”则点明景色之美,令人沉醉。

颔联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色。“夕霭藏平野,晴烟漏翠微”,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广阔的原野,晴朗的烟雾从青翠的山峦间飘散而出。这两句诗运用了“藏”、“漏”等动词,将静态的景色写活,表现出景色的动态变化,富有诗意。

颈联则将视线拉近,描绘了城池和江面的景象。“城昏晚鸦集,江静野鸥飞”,傍晚时分,乌鸦成群结队地飞向昏暗的城池,平静的江面上,野鸥自由自在地飞翔。这两句诗一动一静,一昏暗一明朗,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,展现了傍晚时分独特的景象。

尾联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。“何日赋招隐,行吟傍钓矶”,诗人希望有一天能够写一首《招隐》之赋,一边吟唱,一边漫步在垂钓的江边。这句诗点明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想法,表达了诗人渴望远离尘世喧嚣,追求自由自在的隐逸生活的愿望。

总而言之,这首诗语言流畅自然,意境优美,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。全诗将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融为一体,情景交融,耐人寻味。

李廌[宋代]

李廌(zhì)(1059-1109) 北宋文学家。字方叔,号德隅斋,又号齐南先生、太华逸民。汉族,华州(今陕西华县)人。6岁而孤,能发奋自学。少以文为苏轼所知,誉之为有“万人敌”之才。由此成为“苏门六君子”之一。中年应举落第,绝意仕进,定居长社(今河南长葛县),直至去世。文章喜论古今治乱,辨而中理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33d131bf07a91f5ce15f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