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廌的诗>送元勋不伐侍亲之官泉南八首其一>

送元勋不伐侍亲之官泉南八首其一,李廌送元勋不伐侍亲之官泉南八首其一全诗,李廌送元勋不伐侍亲之官泉南八首其一古诗,送元勋不伐侍亲之官泉南八首其一翻译,送元勋不伐侍亲之官泉南八首其一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李廌

梅雨晴时荔子丹,绛囊青幄共檀栾。
按图读谱尝珍品,大胜关西苜蓿盘。

送元勋不伐侍亲之官泉南八首其一译文

梅雨停歇,阳光放晴,荔枝也变得鲜红欲滴,红色的果实和青绿的叶子相互掩映,色彩缤纷。一边对照着图谱,一边品尝着这些珍贵的荔枝,真是比关西的苜蓿盘还要美味。

送元勋不伐侍亲之官泉南八首其一注释

  • 元勋不伐侍亲之官泉南: 元勋,指元勋,李之仪,字端叔。不伐,不矜伐。侍亲之官泉南,指李之仪在泉南(今福建泉州)任职,侍奉双亲。
  • 梅雨: 指初夏时节,持续阴雨的天气。
  • 荔子: 即荔枝。
  • 丹: 红色。
  • 绛囊: 红色的果实。绛,大红色。囊,口袋。
  • 青幄: 青绿色的枝叶,像幄帐一样。幄,帐篷。
  • 檀栾: 形容枝叶茂盛,色彩缤纷的样子。
  • 按图读谱: 比喻仔细研究,考证。这里指对照荔枝图谱来品鉴。
  • 尝珍品: 品尝珍贵的荔枝。
  • 大胜: 远远胜过。
  • 关西: 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。
  • 苜蓿盘: 用苜蓿做成的菜肴。苜蓿,一种饲料作物,原产于西域,汉代传入中原。古代关中地区盛产苜蓿,所以用“关西苜蓿盘”来代指一般的菜肴。

送元勋不伐侍亲之官泉南八首其一讲解

这首诗是李廌送别李之仪时所作的组诗中的一篇,描写了泉州荔枝的美味,并以此来赞美李之仪侍亲的孝心和高雅的情趣。

诗歌首联描写了荔枝成熟时的景象。“梅雨晴时荔子丹,绛囊青幄共檀栾。”梅雨过后,天气放晴,荔枝也由青转红,变得鲜艳欲滴。红色的荔枝果实,在青绿色的枝叶掩映下,色彩绚丽,生机勃勃。这一联运用了色彩对比,将荔枝的鲜美之态描绘得淋漓尽致。

后两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荔枝的喜爱和对李之仪的赞美。“按图读谱尝珍品,大胜关西苜蓿盘。”诗人一边对照着荔枝图谱,一边品尝着这些珍贵的荔枝,觉得它们比关西的苜蓿盘还要美味。这里诗人用“按图读谱”来形容品尝荔枝的精细,也暗示了李之仪对生活品质的追求。而用“大胜关西苜蓿盘”来衬托荔枝的美味,则更显其珍贵。

全诗语言清新自然,描写生动形象,通过对荔枝的赞美,表达了诗人对李之仪的深情厚谊和对其孝道的敬佩之情。同时也反映了泉州物产的丰富和地方特色。

李廌[宋代]

李廌(zhì)(1059-1109) 北宋文学家。字方叔,号德隅斋,又号齐南先生、太华逸民。汉族,华州(今陕西华县)人。6岁而孤,能发奋自学。少以文为苏轼所知,誉之为有“万人敌”之才。由此成为“苏门六君子”之一。中年应举落第,绝意仕进,定居长社(今河南长葛县),直至去世。文章喜论古今治乱,辨而中理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23626a724fe4c5d33bb0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