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卢照邻的诗>江中望月>

江中望月,卢照邻江中望月全诗,卢照邻江中望月古诗,江中望月翻译,江中望月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卢照邻

江水向愕阳,橙澄写片光。
镜圆珠溜彻,骇满箭波长。
谤勾摇兔影,浮桂动丹芳。
延照相思夕,千里共沾裳。

江中望月译文

江水缓缓流向鄂阳,清澈澄明,倒映着一轮皎洁的月光。

明月如圆镜般完美无瑕,像珍珠般晶莹透亮,江面上水波荡漾,月影映照得格外宽广绵长。

微风吹拂,月影在水面轻轻摇曳,宛如传说中捣药的玉兔,水中的桂花倒影也随之浮动,散发出淡淡的清香。

在这月色美好的夜晚,月光绵延万里,照亮着彼此相思的夜晚,身处各地的人们,沐浴着同样的月光,泪湿衣裳。

江中望月注释

  • 江水向鄂阳:江水流向鄂阳。鄂阳,古县名,在今湖北鄂城附近。
  • 橙澄写片光:江水澄澈,倒映着月光。“橙澄”,指江水清澈明亮。“写”,描绘,映照。“片光”,指月光。
  • 镜圆珠溜彻:月亮像圆镜一样,又像珍珠一样晶莹透亮。“溜彻”,指清澈透亮。
  • 骇满箭波长:月影映满江面,江波如箭般绵长。“骇”,充满。“箭波”,形容江波快速绵长。
  • 谤勾摇兔影:微风吹拂,月影摇动,像传说中的玉兔。“谤勾”,指微风,也作“榜钩”。“兔影”,指月影,因传说月中有玉兔。
  • 浮桂动丹芳:水中的桂花倒影也随之浮动,散发出清香。“桂”,指月亮中的桂树,传说月中有桂树。“丹芳”,指桂花的香气。
  • 延照相思夕:月光绵延照亮着相思之夜。“延照”,绵延照耀。“相思夕”,指因相思而难眠的夜晚。
  • 千里共沾裳:相隔千里的人们,沐浴着同样的月光,泪湿衣裳。“沾裳”,泪湿衣裳。

江中望月讲解

这首诗是卢照邻在江中望月时所作,描绘了月夜江景的优美景象,并表达了诗人思乡怀人的情感。

诗的前四句描写江中望月的景象,着重刻画了月亮的圆润、明亮和江水的清澈,以及月影在江面上荡漾的景象。诗人运用比喻,将月亮比作“圆镜”、“珠”,将江波比作“箭”,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江景的特点。

后四句则从景物描写转入情感抒发,诗人通过描写月影摇曳、桂花浮动等景象,烘托出一种朦胧、美好的氛围,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。最后两句“延照相思夕,千里共沾裳”,点明了诗歌的主题,表达了诗人与远方亲人共同沐浴月光,彼此思念的深切情感,引发了读者的共鸣。

全诗语言清新流畅,意境优美,情景交融,是一首描写月夜江景和抒发思乡之情的佳作。诗中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,又有对情感的真挚表达,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情感。

卢照邻[唐代]

卢照邻,初唐诗人。字升之,自号幽忧子,汉族,幽州范阳(治今河北省涿州市)人,其生卒年史无明载,卢照邻望族出身,曾为王府典签,又出任益州新都(今四川成都附近)尉,在文学上,他与王勃、杨炯、骆宾王以文词齐名,世称“王杨卢骆”,号为“初唐四杰”。有7卷本的《卢升之集》、明张燮辑注的《幽忧子集》存世。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,以歌行体为佳,不少佳句传颂不绝,如“得成比目何辞死,愿作鸳鸯不羡仙”等,更被后人誉为经典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170dd555a8a4a29e0f23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