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朝兴废渡河年,旧国归来更黯然。
八月边城山未雪,芦花藉藉已漫天。
大家都搜:
顺安辞呈赵使君译文
六朝的兴盛与衰败,都像流水般逝去,当年金兵渡过黄河的岁月也已久远,如今我重回故国,更感到一片黯然神伤。八月时节,边塞的城池,山头还未见白雪,但芦花却已蓬勃生长,如雪般漫天飞舞。
顺安辞呈赵使君注释
顺安辞呈赵使君讲解
这首诗是刘著在顺安辞官时所作,表达了作者对国家衰败、山河破碎的痛心之情,以及对个人前途的茫然和感伤。
首句“六朝兴废渡河年”,以六朝的兴衰和金兵渡河的历史事件起笔,概括了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动荡,为全诗奠定了沉郁的基调。六朝的灭亡象征着繁华的逝去,金兵渡河则代表着国土的沦丧,这两者都让诗人感到国家命运的飘摇不定。
第二句“旧国归来更黯然”,点明了作者“归来”这一行为,但并非喜悦,而是更加“黯然”。“归来”暗示了作者曾离开故土,可能是为了躲避战乱,也可能是为了谋求生计。如今重回故国,看到的却是残破的山河和凋敝的景象,心中的失望和悲凉可想而知。一个“更”字,加重了这种黯然之情。
后两句“八月边城山未雪,芦花藉藉已漫天”,描写了边塞秋景,寓情于景。八月时节,本应是秋高气爽,但边城的山头却还未见白雪,暗示了气候的异常,也象征着时局的混乱。而“芦花藉藉已漫天”,则更增添了一种萧瑟和凄凉的气氛。芦花本是秋季常见的景物,但在这里,它却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。漫天飞舞的芦花,既象征着流逝的时光,也象征着无家可归的漂泊感,更象征着国家的分崩离析。一个“已”字,突出了芦花盛开之早,似乎预示着某种不祥之兆。
全诗语言简洁,意境深远,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伤。通过对历史事件和边塞景物的描写,营造了一种悲凉、沉郁的氛围,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。诗中“黯然”二字,是全诗情感的集中体现,贯穿始终,使全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。
诗词大全
别人正在查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0419d1358f622403e03f.html
联系邮箱: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