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刘学箕的诗>水调歌头(饮垂虹)>

水调歌头(饮垂虹),刘学箕水调歌头(饮垂虹)全诗,刘学箕水调歌头(饮垂虹)古诗,水调歌头(饮垂虹)翻译,水调歌头(饮垂虹)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刘学箕

三载役京口,十度过松江。
垂虹亭下烟水,长是映篷窗。
钓得锦鳞成鲙,快把双螯浩饮,豪气未能降。
醉舞影零乱,心逐浪舂撞。
景苍茫,歌_乃,石空_。
蒹葭深处,适意鱼鸟自双双。
便拟轻舟短棹,明月清风长共,与世绝纷_。
嘉遁有真隐,不羡鹿门庞。

水调歌头(饮垂虹)译文

三年官居京口,十次路过松江。垂虹亭下的烟波浩渺,总是倒映在我的船窗上。钓到鲜美的鲤鱼做成鱼脍,再痛快地吃着螃蟹,开怀畅饮,豪迈之气难以抑制。醉意中起舞,身影零乱,心绪也如同波涛般激荡。

眼前的景色一片苍茫,歌声渐渐低沉,石头的纹理也变得空洞迷离。芦苇深处,令人感到舒适,鱼鸟自由自在地成双成对。真想驾着轻舟,摇着短桨,与明月清风长相伴,从此与世间的纷争隔绝。真正的隐居,在于心境的淡泊,又何必羡慕鹿门山上的庞德公呢?

水调歌头(饮垂虹)注释

  • 水调歌头:词牌名。
  • :任职。
  • 京口:今江苏省镇江市。
  • 松江:指吴淞江,流经今上海市。
  • 垂虹亭:在今江苏省松江县。
  • 篷窗:船上的窗户。
  • 锦鳞:指鲤鱼。
  • 鲙(kuài):细切的鱼肉。
  • 双螯(áo):螃蟹的两只大钳。
  • 浩饮:痛饮。
  • 舂(chōng)撞:冲击碰撞。
  • 景苍茫:景色苍茫,指视野开阔,景象迷茫。
  • _乃:此处原文有缺失,根据语境推测可能为“缓止”或“渐息”等,表示歌声渐停。
  • _:此处原文有缺失,根据语境推测可能为“落”或“裂”等,形容石头纹理的变幻。
  • 蒹葭(jiān jiā):芦苇。
  • 适意:舒适,称心。
  • 嘉遁:美好的隐居。
  • 鹿门庞:指东汉隐士庞德公,隐居鹿门山。

水调歌头(饮垂虹)讲解

这首词是作者刘学箕在任京口期间,多次途经松江时所作。词中描绘了垂虹亭一带的景色,抒发了作者厌倦官场,渴望归隐田园的心情。

上片主要写景抒情。作者回忆了自己多次经过松江的经历,描绘了垂虹亭一带烟波浩渺的景色。他钓鱼、吃蟹、饮酒,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乐趣。但这种快乐并没有让他感到满足,反而更加激起了他内心的波澜,暗示了其对现实的不满。

下片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归隐之意。他看到芦苇深处鱼鸟自由自在地生活,更加坚定了自己归隐的决心。他渴望与明月清风相伴,与世隔绝,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宁静。最后,他以鹿门庞德公自比,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,淡泊人生的志向。

整首词语言流畅自然,感情真挚,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写,又有对内心世界的剖白,展现了作者高洁的品格和对自由的向往。词中“醉舞影零乱,心逐浪舂撞”等句,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,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。

刘学箕[宋代]

刘学箕,生卒年均不详(约公元1192年前后,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),字习之,崇安(今福建武夷山市)人,刘子恽之孙。生平未仕,但游历颇广,曾“游襄汉,经蜀都,寄湖浙,历览名山大川,取友于天下”(本集陈以庄跋)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c8ab105836613481bdd5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