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频的诗>奉和郑薰相公>

奉和郑薰相公,李频奉和郑薰相公全诗,李频奉和郑薰相公古诗,奉和郑薰相公翻译,奉和郑薰相公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李频

三四株松匝草亭,便成彭泽柳为名。
莲峰隐去难辞阙,浐水朝回与出城。

奉和郑薰相公译文

三四棵松树环绕着简朴的草亭,就足以让人想起陶渊明。 即使隐居莲花峰,也难以推辞朝廷的征召,重返仕途。 早朝后从浐水边返回,相送的人一直将我送到城外。

奉和郑薰相公注释

  • 奉和:奉命和诗,表示对他人诗作的敬意和应答。
  • 郑薰相公:郑薰,唐朝宰相。
  • 匝:环绕。
  • 彭泽柳: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,辞官归隐,以柳自喻。此处借指隐逸之士。
  • 莲峰:指华山莲花峰,是道教名山,常被隐士所向往。
  • 辞阙:推辞朝廷的征召。
  • 浐水:浐河,在长安城东,官员上朝或离京常经过此地。
  • 朝回:早朝归来。

奉和郑薰相公讲解

这是一首奉和诗,作者李频应和郑薰相公而作。诗歌表达了对郑薰既有隐逸之心,又不得不为国效力的复杂情感,以及对郑薰高洁品格的赞美和惋惜。

首联“三四株松匝草亭,便成彭泽柳为名”,以简洁的景物描写,营造出一种隐逸的氛围。几棵松树环绕着简陋的草亭,便能让人联想到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生活,暗示郑薰也有着隐逸之志。

颔联“莲峰隐去难辞阙,浐水朝回与出城”,进一步表明郑薰身不由己的处境。即使想要隐居在莲花峰,也难以推辞朝廷的征召。早朝之后,从浐水边返回,还有人为他送行,可见其官位显赫,责任重大。

全诗语言朴素自然,意境深远,既表达了对郑薰的敬佩之情,也流露出对仕途的无奈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。作者巧妙地运用典故,使得诗歌更具文化底蕴和表现力。

李频[唐代]

李频(818—876),字德新,唐大中元年(847),唐寿昌长汀源人(今建德李家镇)葬于永乐(今李家),唐代后期诗人。幼读诗书,博览强记,领悟颇多。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,即景吟诗:“一径入双崖,初疑有几家。行穷人不见,坐久日空斜”。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。时李频从行,续吟:“石上生灵笋,池中落异花。终须结茅屋,到此学餐霞。”穆君大为赞赏。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fa87b23045219003ba33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