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复的诗>感春>

感春,李复感春全诗,李复感春古诗,感春翻译,感春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李复

三月无余旬,此日足可惜。
桃李不自由,相期偶相失。
黄黄芜菁花,青青陵陂麦。
林间晚蝶飞,翩翩竟何益。
前晨游百花,夭艳斗颜色。
柳枝弱而细,闲垂亦自得。
今日偶再来,群枝空寂寂。

感春译文

三月已经快要结束,这最后的一天实在令人惋惜。盛开的桃花和李花,无法自主地决定花期,相约盛开却又无奈地凋零。田野里开满了黄色的芜菁花,陵地山坡上生长着青翠的麦苗。黄昏时分,蝴蝶在树林间飞舞,不知它们这样翩翩飞舞究竟有什么用处呢?前些日子,我还在百花园中游玩,那里的花朵争奇斗艳,竞相展现自己的美丽。纤细柔弱的柳枝,悠闲地垂落下来,也显得那样自在。今天我再次来到这里,却发现许多枝条都已经空空荡荡,花儿凋零,一片寂静。

感春注释

  • 旬:十天为一旬。三月无余旬,指三月已经快要结束。
  • 可惜:令人惋惜。
  • 桃李不自由:指桃花和李花的花期短暂,不能自主。
  • 相期:相约,指桃花李花在春天相约盛开。
  • 偶相失:偶然凋零。
  • 芜菁(wú jīng):一种蔬菜,开黄色小花。
  • 陵陂(líng bēi):山陵的斜坡。
  • 翩翩:飞舞的样子。
  • 竟何益:究竟有什么用处。
  • 前晨:以前的日子。
  • 夭艳:美丽,妖艳。
  • 颜色:指花朵的色彩。
  • 弱而细:纤细柔弱。
  • 闲垂:悠闲地垂落。
  • 自得:自在,舒适。
  • 空寂寂:空空荡荡,寂静无声。

感春讲解

这首诗是李复在暮春时节所作,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、繁华易逝的感叹之情。

诗歌开头两句点明时节,三月将尽,诗人惋惜春光短暂。“桃李不自由,相期偶相失”两句,以桃花李花的凋零来象征美好事物的短暂和不可把握。诗人感叹花儿无法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命运,纵然相约盛开,最终也难逃凋零的结局,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。

接下来的四句,诗人将视线转向田野和树林,描写了芜菁花、麦苗、蝴蝶等景物。黄色的芜菁花和青色的麦苗,色彩鲜明,给画面增添了一丝生机。然而,诗人却对蝴蝶的飞舞提出了疑问:“翩翩竟何益?”这看似无意的发问,实则蕴含着诗人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。

最后四句,诗人回忆了前些日子百花盛开的景象,与今日的寂寥形成鲜明对比。百花争艳、柳枝垂曳的画面,充满了生机和活力,而如今却变得空空荡荡,一片寂静。这种强烈的对比,更加突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。

总而言之,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,意境优美,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感伤之情,也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。诗人通过描写暮春时节的景物,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感,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,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那份淡淡的忧愁和无奈。

李复[宋代]

宋京兆府长安人,字履中,世称潏水先生。神宗元丰二年进士。尝师张载。喜言兵事,于书无所不读,工诗文。累官中大夫、集贤殿修撰。徽宗崇宁中,为熙河转运使,以议边事不合罢。金兵入关中,起知秦州,空城无兵,遂遇害。有《潏水集》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f6d1b2b333c5cbd440cd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